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湾区

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成立两周年系列活动在南沙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16 14:39: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7月15日,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澳促会”)成立两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活动以“潮涌粤澳,创拓湾区”为主题,通过成果展示、重点项目签约及专题研讨,聚焦深化“南沙平台+澳门通道”功能,为共建“中葡枢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

活动由广州南沙开发区港澳办、南沙区工商联指导,澳促会主办,澳促会顾问何厚铧、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会长何斌出席,澳门、南沙及葡语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约150人参会。

南沙与澳门的合作,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生动体现。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澳促会是推动粤澳合作不可或缺的平台。他指出,面向未来,南沙将与澳门携手在四大核心路径上深化合作:一是战略共谋,邀请澳门深度参与南沙“十五五”等未来规划,贡献“澳门方案”;二是产业共建,聚焦高科技、中医药、高端商旅等领域,共建科创高地;三是开放共拓,发挥澳门“联通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携手南沙“五港联动”,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四是城市共荣,借鉴澳门世界级旅游城市经验,共同提升湾区城市规划品质与国际魅力。

国家级平台落地 多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活动当天,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地标精品专业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该国家级农业合作平台落地南沙。该中心围绕“地标精品”品牌打造、渠道拓展、标准共建等产业服务,将为大湾区农产品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同期,“芯鲜派”智慧果蔬5.0产业园项目签约,聚焦全空间智能无人系统农业创新,推动粤澳农业技术协同升级。备受关注的“粤澳葡语国家优质食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合作得到深化,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规划建设集国际食品交易、物流供应链服务和临港轻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园区。旨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食品供应韧性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 两年发展成果斐然

自2023年成立以来,澳促会始终锚定国家战略,聚焦服务《南沙方案》落实,在推动产业合作、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

产业为桥,力促粤澳合作走深走实。两年来,澳促会组织南沙与澳门互访交流56批次,促成1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粤澳葡语国家优质食品供应链中心”等标杆项目,并成功推动“刷博士”湾区品牌携手出海。同时,已有11家澳门商协会落户南沙、超20家澳资企业注册,有效实现资源深度整合。

以文促融,打造民心相通桥梁。成功举办中国三人篮球联赛南沙赛区、澳门大型原创音乐剧《星辰大海·冼星海》全国巡演南沙首站等6场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累计吸引超万名湾区青年参与,有效增进青年一代的融合认同感。

集智赋能,服务湾区协同发展。打造了“澳声悦叙”品牌研讨活动,围绕金融互通、低空经济、临港经济、文旅融合等主题举办5期深度对话,为粤港澳规则衔接与产业协同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支撑。

成立两年,是总结回望的重要节点,更是启航未来的新起点。澳促会会长何敬麟表示,澳促会将继续锚定“国家所需、湾区所向、澳门所长”,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更多“澳促力量”。

专题研讨:聚焦共建“中葡枢纽”新支点

在“澳声悦叙”(第5期)研讨会上,来自金融、产业、学术等领域的专家围绕"中葡枢纽——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新支点"这一主题,就如何发挥澳门中葡平台作用、推动南沙国际化发展、构建大宗商品贸易新格局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湾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清晰的合作路径,进一步夯实南沙作为国际经贸新支点的战略地位。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副秘书长谢颖,首先用中葡贸易额20年增长20倍的数据,力证中葡论坛的巨大活力。她指出,南沙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大有可为”,并正式向南沙各界发出邀请,希望共同利用好中葡论坛国家级平台,做大合作“蛋糕”。

澳门特别行政区招商投资促进局代表邓永曦则详细介绍了新组建的澳门贸促局的三大职能:招商引资、会展组织和中葡平台服务。他强调,贸促局是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官方桥梁,并诚邀南沙企业利用今年10月的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博览会(澳门)”平台,与葡语国家展开深度合作。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促会名誉主任萧志伟提出,应以“粤澳葡语国家优质食品供应链中心”为抓手,构建“澳门为交易前端、南沙为仓储支撑”的穗澳联动供应链闭环,此举不仅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能推动澳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促会会长何敬麟指出,破解中葡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难、贵、慢”的痛点是关键。他建议构建高效安全的中葡供应链金融生态,核心是发挥南沙的港口物流与跨境金融优势,与澳门的“中葡平台”资源紧密联动,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银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分行副行长潘耿文认为,南沙发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关键瓶颈在于金融生态。他建议南沙借鉴新加坡经验,一方面用好“南沙金融30条”吸引贸易商集聚,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创新并配套一揽子金融产品与风险管理工具,才能将港口优势真正转化为交易中心优势。

葡语国家共同体企业联合会(CE-CPLP)驻中国代表伍嘉敏则从葡语国家企业的视角,指出了合作中面临的语言文化、法律体系差异及市场竞争等三大瓶颈。她呼吁,希望借助澳促会等平台,为葡语国家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软联通”服务,比如提供市场准入便利服务、一站式法律与行政支持,涵盖企业注册、税务合规、资质认证等;以及提供语言文化培训和日常运营协作,以切实降低葡语国家企业进入大湾区的门槛和运营成本。(陈赞亮 供稿/供图:南沙开发区港澳办)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