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7日连续两晚,由广东粤剧院和东莞联合出品的原创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成功首演,随后还将在东莞、江门等地巡演。该剧以“穿越千年”的时空视角,讲述莞香背后的动人传奇,交织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为观众献上一场融合岭南戏曲艺术与东莞莞香文化的视听盛宴。
作为国内首部以“莞香”为主题的粤剧作品,《最是女儿香》创新融合东莞两大非遗元素“粤剧”与“莞香”,以年轻人喜爱的“穿越剧”形式讲述千年莞香故事,生动演绎莞邑文化精髓,创新岭南文化表达方式,深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
该剧是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广东粤剧院、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联合出品。
粤剧+莞香,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新派粤剧
莞香、粤剧、水袖轻扬、六个时代的风华绝代……首演当晚,当极具岭南韵味的音乐、唱腔、舞美在舞台上呈现时,观众被粤剧《最是女儿香》呈现的中式审美所倾倒。粤剧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莞香是国家级非遗,《最是女儿香》从题材到体裁,成为“非遗+非遗”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该剧以跨越六世的“香缘”为纽带,以创新穿越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男女主长庚和莞儿因香结缘、相恋相知的故事,串联起先秦至现代的时空跨度,将莞香文化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交织呈现。
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文华奖、梅花奖双料得主曾小敏与一级演员、实力派文武生黄春强领衔主演。自策划立项、创作采风、剧本打磨到最终呈现,《最是女儿香》的创排前后历时三年多。在作品创作初期,为更好地以粤剧诠释“莞香故事”,主创团队多次在东莞采风,了解莞香的种植、制作技艺的保护、文化产业等。
动态影像软屏、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意象、“香坠”道具串联……《最是女儿香》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粤剧韵味,又运用了多种创新表达形式。“穿越剧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戏曲线性叙事,整部剧的创作和表达形式很有亮点。既有粤剧的韵味,又有舞剧的美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能全程看得津津有味。”95后观众张萌是一位戏迷,她认为这部剧从形式到内核都非常新颖,大胆挑战传统叙事模式,为戏曲吸引年轻观众提供了创新样本。
东莞作为久负盛名的“粤剧之乡”,戏曲文化根基深厚,粤剧在此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粤剧艺术与莞香文化在新时代相遇,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化融合,既让千年香韵通过戏曲舞台获得现代表达,也使传统粤剧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创新养分,二者在互融互鉴中开辟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
莞香文化绵长,东莞孕育文艺创作沃土
7月16日当晚,离演出开始尚有近一个小时,不少观众已提前来到广州大剧院,在海报前拍照打卡,与剧中人“莞儿”一起定格“穿越千年”的期待。剧场外的大厅里,来自东莞的莞香文创产品、香道体验,让观众领略到莞香独有的香韵袅袅。根据剧中角色“莞儿”开发的“国潮玩偶”挂件,也让观众感受到本剧衍生的“粤剧+潮玩”的文创产品巧思。观众在观看演出之后,现场观看、了解莞香产品,让舞台艺术精品“看得见、闻得到、带得走”。
《最是女儿香》作为首部以香文化为主题的粤剧作品,再次印证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文艺创作与创新的源头活水。在中华香文化的浩瀚长卷中,莞香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东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这就要从东莞跨越千年的香脉传承说起。莞香作为沉香中的珍品,是唯一以东莞地域命名的香料,有着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莞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而生的瑰宝。
据清代雍正八年周天成修撰的《东莞县志》中记载:“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东莞自东汉开始种植香树,工艺渐长。唐代时莞香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到明朝,东莞已初步形成收购、加工、交易莞香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被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及东南亚一带。当时东莞成为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中尤以寮步镇牙香街为中心的寮步香市最为繁盛,与广州花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并称广东四大集市。
关于莞香,在东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女孩儿们心细且害羞,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怀中,以换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莞香也被称为女儿香。
在东莞十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就有两项与香有关,分别是“寮步香市”与大岭山镇“莞香制作技艺”。千年来,东莞从莞香的采集、制作到集散、销售,早已形成完整的香文化体系,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
近年来,这一缕千年香韵更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催生出纪录片、电视剧、文学作品等多元文艺形态,让莞香文化以更丰富的载体走向大众视野。而这次以岭南文化的戏曲瑰宝——粤剧为艺术呈现形式,打造了一部彰显岭南文化根脉、莞邑文化风情的精品舞台艺术。本剧既是对岭南文化根源的深度探寻,也通过“香”与“情”的意象交织,探讨文化传承与人性情感的永恒命题,有力地传播了莞邑文化、岭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跟着文旅路线,踏上寻香之旅
舞台上,粤剧《最是女儿香》将以爱情故事演绎莞香千年文化传奇;舞台下,东莞全力打造跟着文艺精品“游东莞”的文旅路线、“风起莞邑之旅”线路,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可逛、可玩、可品味、可体验的旅途中,触摸东莞历史文化底蕴。
观众既能在剧场感受荡气回肠的儿女情缘、家国情怀,也可跟着“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文旅线路,亲手制香、探访古香市、品味酱香美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上,广东发布了30条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线路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其中,“千年香脉·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线路”入选广东省2025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东莞香博园——沉香文化博物馆——又一味酱园——牙香街文化旅游区——寮步豆酱酱香文化园·莞——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
该线路以现有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园区、历史街区、博物馆为点位,串珠成链,体现鲜明非遗特色。同时,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丰富的文旅产品,为来莞探寻香文化的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优雅的香道表演,亲手参与手工制香,感受独特的香市民俗;也能走进传统酱园,体验古法打酱油的乐趣,品尝酱油雪糕、酱盐咖啡等创意美食;还能在研学实践中,深入了解沉香文化的千年历史,近距离观赏百年沉香古树,鉴赏精美绝伦的香雕艺术品。
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千年香文化不仅焕发了新的生机,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莞香这张岭南文化的金名片,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黄楚芳 供稿供图: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