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安区委宣传部获悉,近年来,潮安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区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园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从招商引资、服务提升、空间拓展三方面入手,优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质效,焕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2024年潮安区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36.34亿元,较2022年增加94%,实现税收10444万元,较2022年增加174%,三年来共新增落地企业12家,建成企业26家,新增投产企业17家。
破局招商同质化,打造产业特色新高地
将“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归雁招商”三大模式有机融合,形成“产业链协同、企业生态共建、乡贤情感驱动”的三维联动机制。
“链式招商”筑牢产业链完整性。围绕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图谱”,明确补链、延链、强链方向,以笑咪咪、优卡等食品行业带动11家食品企业、3家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入驻东山湖园区,以智能卫浴陶瓷链主为核心吸引维美德、爱拉尼、航牌等5企业落户大岭山园区。以推动万洋、柏亚等工业地产的快速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入园发展,预计至今年入驻两家工业地产的企业可达到30家。
“以商招商”激活企业生态网络。依托笑咪咪、丹青、宝佳利等重点企业资源网络,建立“企业推荐-政府对接”模式,在丹青的推荐下,园区完善的食品产业链吸引了博川机械的入驻,并通过相互推荐、园区对接,欧迈威智能装备和勇锋科技等食品机械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
“归雁招商”注入情感动能。积极对接潮团、潮商,以优质精准快速的服务吸引乡贤回潮投资,华界新材料从签约到开工仅用88天,带动华浩金属复合材料、诚发不锈钢等项目相继落户东山湖园区,形成了“智慧物流、智能制造”两个核心发展方向。
破冰服务滞后难,铸就营商环境新典范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助力项目建设。推行引进即筹建,实行筹建项目“一项目一清单一专员”机制,从项目洽谈阶段提前介入,协同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精准服务和强力支撑,累计为28家企业提供帮办筹建服务,17家已开工建设;推广拿地即开工,2024年通过选派‘项目管家’全程代办,创新预受理、预审查机制,打造最简审批方案的形式,打造了“万洋70天拿地开工”、“华界新材料88天拿地开工”的典型案例;助力竣工即试投产,建立“一企一台账”进行密切的动态监测,及时解决企业投产以及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卡点问题,并主动服务企业扩能,助力5家企业开展增资扩产和技改技革工作。
聚焦留商稳商,优化提升综合环境。启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园区交通设施,路灯监控,园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黑底化等五化提升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招商项目“招得来、能落地、发展好”。
突破土地瓶颈限,拓宽园区发展新空间
大力推动园区扩容。针对东山湖园区可供土地接近饱和的问题,于2023年启动东山湖D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施工与项目引入两不误,目前D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共完成土地平整670亩,并成功引入华界、万洋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坚持助力市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以“一周一调度”的形式强力推进大岭山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大岭山园区共完成土地平整1832亩,整个工程量完成70%。
强力盘活园区低效用地。因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经营计划原因,园区存在已供未建地块40宗共1434亩,已供土地的闲置成为园区卡点、企业困局。区开发区以有解思维破局,分类施策,对“愿建设”的强化筹建服务,主动协调职能部门“列目标,定时限,促落实”共推项目快速建设,对“愿流转”的按市场需求积极盘活。仅过去一年,就有18宗开工建设,2宗收回流转,涉及面积达到1094亩,盘活率达到50%。(郑雪云 供稿:潮安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