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产业园项目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2025年3月,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二期工程顺利竣工。阳光打下来,轮胎造型的建筑闪着银光。而这别致的美感,得益于广州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攻克了连续环形曲面幕墙的行业难题,通过BIM技术与模块化施工,将5700吨钢构件塑造为闪耀的“科技之轮”。
像这样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如今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各行业、各领域不胜枚举。其背后是超200家优秀企业一齐发力,以及营商环境的靶向助力,将黄埔建筑业发展推向了全新高度。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区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8%,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连续5个季度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全区在建项目共464个,建筑面积超1850万平米,总投资约1058亿元。
深化央地合作,智慧施工助推行业上行
2025年上半年,黄埔经济企稳回升。经济向好、产业兴旺,由此也催生了对高质量建筑工程的需求。作为广州科技创新主引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对建筑工程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高科技含量、高创新性的特点。诸如广州中建三局一公司、中铁十七局广州公司、中建八局华南公司等央企,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扎根黄埔深化央地合作,打造了一批顶尖的建筑工程。
鱼珠旧改项目创新应用造楼机、模块化建筑等智能建造技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应用抹灰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园应用无人机AI巡检……广州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建筑智慧,让许多停留在图纸上的设计成为现实,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走进广州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园,这一计划于2028年完工的园区正在加紧进度。应用5G技术的塔吊、智能施工电梯将建筑用材精准地运输到位,智能机器人完成墙面装饰装修、实测实量、机电安装、钢结构焊接作业。在这里,成熟的人机协同作业,生动诠释着高水平的建筑工程如何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承建科知快速通道(南段)项目的中铁十七局广州公司,创新“地质预判+量测预警”双控体系,通过激光定位拱架安装、湿喷工艺防水板密贴、无轨式二衬台车同步浇筑等“工装革命”,实现衬砌零脱空、零渗漏水,创安全质量“双零”纪录。项目建成后,科学城与知识城通行时间将缩至13分钟。
另一由中铁十七局广州公司承建的、作为打通黄埔云埔片区与增城交通瓶颈的项目,创誉路西延线工程构建起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未来该项目将与科知快速通道(南段)项目联袂构筑起“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加速形成覆盖全域的“半小时经济圈”。
作为目前黄埔区最高的地标建筑,302米的“知识塔”伫立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域。这一中新两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的首个重点项目,出自中建八局华南公司之手。同期建设的知识城产业聚集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北部片区的交通枢纽中心、科创产业集聚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中心。
承建“高、大、特、新、重”工程,一直以来是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所秉持的理念,这也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始终驰骋于中国建筑业前沿,谱写大湾区建筑新篇章。
民企树立口碑,开拓市场聚焦黄埔优势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筑业规上企业约202家,其中不止央国企以雄厚的行业实力推动全区建筑业再攀高峰,也有民企以高灵活度、高专注性,同样为该区建筑业实现增量做出贡献。在建筑业竞争压力不断凸显的形势下,黄埔的民营建筑企业凭韧性立标杆、树口碑,走出一条向新发展之路。
在数字化领域颇有建树的广东世成建设有限公司,拥有多项专利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公司联合研发的“世成智慧云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项目全流程监控,涵盖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环节,大幅提升协同效率。
世成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云平台集成了施工过程、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等多维度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塔吊安全、施工升降机运行、现场作业安全等信息,危险情况可自动预警并触发控制措施。”
由世成建设承建的广州威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项目,成为了黄埔区首家民营企业承办“安全生产月”观摩交流会的项目。通过安全演练、智慧平台演示等环节,展现了民营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扎实功底,获评“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样板工地”“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等称号,其经验还被《广东建设报》专题报道,成为区域内安全文明施工的示范样本。
立足于黄埔,像世成建设这样的民营建筑企业,不仅以企业自身发展助力区域建筑业蓬勃发展,而且黄埔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也为其应对挑战、开拓市场提供广阔机遇。
据世成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于目前黄埔的产业布局,公司精准定位高端智能制造项目和厂房产业园建设,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园区、教学楼及总部大楼等新兴产业的需求,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装修业务,二次机电消防等,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升级营商环境,高效办事全心服务企业
建筑企业的发展带动行业上行,行业的整体上行促进区域经济回升,这一有机链条能够实现,离不开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建筑业营商环境打造上的精准助力。
在政策层面,自2025年2月起,该区建设和交通局启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发展若干措施》政策起草、企业调研等工作。此项政策是广州市首个区级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发展扶持政策,围绕打造智能建造产业聚集区等10大方面提出10条措施,对企业和项目累计支持最高可达500余万元。
同时,该区还成立了全省首个区级新型建筑工业化行业协会,依托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及其15个分支机构的技术资源,吸引125家属地会员企业,打造黄埔智能建造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创新交流平台。
更加创新的是,在市政工程方面,该区支持分段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手续,建设单位可按照“成熟一段,报建一段”的原则,分段办理多个施工许可手续。在产业项目方面,推行“分期、分栋、分层竣工联合验收”新模式,支持项目完工一部分、验收一部分、投产一部分,为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竣备提供良好环境。
如今在黄埔,起一栋高楼、造一间厂房、建一个园区……即便工程再庞大,因为有政策的便利,施工单位能够“高效办成一件事”。
今年7月15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经实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消防设计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建筑垃圾处置、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施工临时排水)五大事项一网申请、并联审批、办理结果分别批复。通过多事项集成办理,能够解决项目开工前期手续多、办理周期长、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显著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筑业上半年总产值及增速“双第一”,黄埔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也擦亮了建筑业招商引资的名片。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该区新增了11家规上建筑业企业,为全区建筑业贡献了近4.7%的总产值。
“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企业,聚成一个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黄埔建筑业未来的发展局面。(陈赞亮 通讯员孙旭东)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