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文化润边促融合 创新驱动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09 15:24: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广东省佛山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对口支援使命,将文旅援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三年来,佛山工作组锚定“文旅领头”的工作思路,三年累计投入资金约8700万元,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2个,推动墨脱县游客接待量从2022年34.8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60.55万人次,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9亿元,荣获西藏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入选2024年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连续四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路径,为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铸牢共同体意识,把准文化援藏政治方向

以政治建设引领文化援藏。佛山援墨工作组深刻把握“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贯穿援藏全过程。工作组通过建立“领学+研讨+实践”机制,系统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强化援藏干部“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政治担当。助力打造“党建引领·暖心文旅”党建品牌,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能力提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确保党的治藏方略在文旅领域落地生根。

以文化认同夯实精神纽带。立足门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组从佛山引进一名文博专家联合墨脱县文旅局建立非遗挖掘专班,运用“田野调查 + 数字技术”的创新模式,深入墨脱7个乡1镇40余个村落,与63名门巴族、珞巴族传承人深入交流,完成10项非遗项目的影像、音频、文字记录。在普查过程中,采集了50首门巴老歌、11首珞巴传统歌曲,形成41份高清视频、1200分钟录音资料,并成功建立墨脱首个县级非遗数字化资源库;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墨脱中小学开设艺术夏令营,增进文化交流,在佛墨两地架起文化认同的桥梁。

以阵地建设筑牢边疆屏障。投资420万元建成西藏首个智能图书馆“莲花书屋”,实现与广东读者数据互通、与佛山图书通借通还,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2024年被西藏自治区评选为“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成为展示民族团结的“文化灯塔”。投资670万元建成墨脱首座沉浸式剧场“墨脱琼花剧场”,并实现全景声激光电影放映和《墨脱情》原创歌舞剧的常态化演出,丰富旅游新业态,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莲花书屋阅读角、琼花剧场等红色教育矩阵,开展读书月、红色电影放映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文化阵地已成为凝聚边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识的精神堡垒。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激发边疆文旅内生动力

数字赋能破解发展瓶颈。针对墨脱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的痛点,工作组开创智慧援藏新模式。推动建成“云游墨脱”智慧平台,集成气象监测、慢直播、电子导览等功能,服务游客超70万人次;推动三大地图平台上线“双进单出”导航系统;开发住宿体验、班车服务等数字化反馈系统,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8.6%。数字技术让“高原孤岛”变身“智慧旅游标杆”,相关内容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产业融合拓宽致富路径。创新“文旅+”产业融合模式,激活边疆经济造血功能。建成高山有机茶园1.9万亩,开发采茶制茶体验游,带动800户茶农每户年均增收1.9万元;打造巴登新院、格林援藏高端民宿集群,培育墨脱主题民宿消费新模式;开展“强边杯”足球邀请赛,充分发挥体旅融合优势,CCTV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栏目进行深度报道,有力提升墨脱知名度。三年来,文旅产业持续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2024年墨脱农牧民收入3542.8万元,同比增长94.93%,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品牌战略提升发展能级。实施“品牌强旅”工程,构建“节庆+名人+传播”立体矩阵。连续三年举办林芝桃花节墨脱分会场活动,吸引游客进墨旅游;邀请胡歌、俞敏洪、蒙曼、朱迅等开展文旅宣传和“探秘墨脱”直播等,累计观看量破500万;制作“文旅局长带你游”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破百万。2024年,在宣传推广方面积极借助央媒力量发布专题报道20多篇。同时,活用“网信墨脱”“墨脱文旅”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796条,总浏览量达1568万次,点赞量16.8万次,“美丽边城·秘境墨脱”品牌搜索量持续增长,全方位提升墨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新格局

机制化推进“三交”实践,筑牢合作根基。佛墨两地建立“双向互访+定向培养”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三年来累计互派8批次文旅干部人才,构建起“佛山经验输出+墨脱实践转化”的互动模式。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文旅合作纳入援藏工作组重点工作清单。选派广东文旅专家组成“顾问团”建立专班,在援藏文旅项目建设、景区规划、艺术指导和非遗活化等领域开展定向指导。组织4批次墨脱文旅系统干部在佛山开展培训,形成“理论授课+跟岗实训+实践转化”培养链条。这种制度化安排,既确保交流合作的延续性,又为文化互鉴搭建起规范化的对话平台。

社会化拓展交融深度,激发融合活力。佛墨两地以社会力量为纽带,构建起多维度交融网络,连续三年在佛山开展墨脱文旅资源推介会。通过参加佛山“非遗周”“秋色”等民俗活动,向佛山市民展示门珞非遗,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协作格局。联合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墨脱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展青少年赴墨脱研学活动,促进佛墨青少年交流;联合佛山市博物馆在莲花书屋举办《跨山海 共此愿—佛山木版年画图片展》,打造流动的岭南文化展示空间。市场主体深度融入,积极引进广东文旅企业在墨脱投资酒店餐饮业,为墨脱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这种社会化协作模式,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形成了“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民生受益”的良性循环。

常态化培育文化共鸣,厚植情感根基。佛墨两地通过文艺精品创作构建起“双向认知+共同创造”的情感联结机制。由佛墨艺术家联合创编的歌舞剧《墨脱情》,将岭南水乡韵律与门珞民族风情创新融合,自墨脱首演以来好评如潮。2025年4月29日在佛山市琼花大剧院成功演出,累计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部门代表、文化专家及市民观众逾千人次观演,创下墨脱民族歌舞剧目在佛山巡演之先河。该剧通过“政府扶持+院团合作+市场运作”模式,构建起“创作-展演-传播”的完整链条,实现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其巡演过程中形成的“剧目展演+非遗展示+旅游推介”复合传播模式,使民族文化从剧场舞台延伸至大众生活,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听盛宴。这种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实践,既彰显了新时代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的强大感染力,更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与雪域高原的情感桥梁,为文化润边注入持久生命力。

三载援藏路,一曲奋进歌。佛山对口支援墨脱的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