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是一项融合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特点的运动,因其趣味性、低门槛和社交属性,在国内外快速普及,市场规模随之不断扩大。
在东莞中堂有家从事匹克球(拍)及周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东莞市钛钽实业有限公司,凭借一颗小小的球,做出了3000多万的产值。而且,公司通过相关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和赛事活动推广,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升级,积极探索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握趋势风口敢于吃“螃蟹”
在干净整洁的半自动化生产车间,各种塑料半成品通过机械臂源源不断输送生产线,一旁的工人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加工制作。“ 今年我们的订单比较充裕,现在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这样不但可以保障人员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更能提高生产效率。”东莞市钛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旭介绍,“今年还要增资扩产,增加几台设备和搬迁厂房,扩大我们的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介绍,随着匹克球运动的推广普及,预计市场规模也将翻一番。东莞市钛钽实业有限公司敏锐洞察市场发展趋势风口,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公司组建了由材料科学、运动力学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营收的7%,累计申请专利20余项,覆盖球拍碳纤维复合材料、球体空气动力学结构等关键技术领域。赵金旭透露,钛钽实业多年深耕塑胶、模具行业,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如匹克球,公司研制出专门的制作配方,通过先进的制造工艺,生产出的球体不但质量轻、弹性强,且不易裂开,广泛适用于各类赛事活动,深受客户欢迎。
站上匹克球产业链“C位”
同时该同一集团下属的合作企业——广州市聚欣盈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克球拍,主要出口到欧洲、北美和南美洲及东南亚市场。匹克球拍的形状比普通乒乓球拍大,呈长方形,但是重量很轻,全部外露材质均为碳纤维。“匹克球打起来易于上手的原因之一,就是拍子采用碳纤维制作,材质非常轻。生产一个球拍,要经过裁切碳纤维预浸料、预型、热成型、喷砂、粗磨、细磨、喷底漆、补胶等十几道工序。”赵金旭介绍。
在球拍的研发上,公司采用先进热压技术,从原材料的筛选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把控,公司研发生产的符合USAPA标准的“超轻量碳纤维一体成型拍”技术实现量产,使球拍强度提升30%的同时重量降低至240克以下,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各种适合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球拍,有力拓展了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匹克球装备生产国之一,虽然中国的匹克球装备消费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随着社会关注度提高,潜在市场需求巨大。赵金旭说:“在北美,匹克球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每年以接近30%的增长率上升。在中国,匹克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普及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匹克球装备市场的年增长率估计在20%至25%之间。”
随着国内专业运动协会的成立和匹克球运动的普及,给了赵金旭很大信心,公司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也加大对周边产品的研发投入,抢占匹克球产业链的“C位”。
“赛事+”加出体育经济新活力
2月22日,匹克球大师赛全国年度总决赛S10赛季东莞站在中堂天安数码产业园区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选手,包括外国友人也来参赛,反响热烈,带动消费的同时,更促进了匹克球运动的推广普及。
赵金旭表示,整个赛事活动用的匹克球和球拍都是公司赞助的,公司有专门的体育赛事团队,在全球各地推广这一运动,并与相关俱乐部合作,通过“赛事+文旅”的模式,拓展国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匹克球运动项目曾于2024年作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为大众所熟知。赵金旭表示,随着匹克球运动日益深入人心,运动场景的不断丰富,公司也极其看好这一体育经济市场,今年准备再增加4条生产线,在匹克球的生产上预计增加到1200 — 1500万只的产能,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赵金旭透露,公司响应“工业上楼”,计划搬到中堂潢涌信利康乐创谷智慧产业园,届时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楚芳 实习编辑廖慧萍 通讯员邱发平)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