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城。(李剑锋 摄)
自2021年起,实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放得下、接不住”“接得住、管不好”等问题开始显现。
近日,黄埔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简称“深化镇街综合执法10条”),进一步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有时间、有资源、有能力更好为群众服务。
创新赋能镇街调度部门新机制,破解“力不从心”
镇街作为基层治理基础单元,承担着各项职能和重大工作任务,伴随着执法事项逐步下放,镇街需承担的事项逐渐增多,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一些镇街基层干部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进一步为小马“赋能”?黄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虎专门“支招”,创新提出镇街承担区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但难以独自完成时,赋予镇街通过区网格化工作平台统筹调度职能部门的权力,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这一举措提升了我们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能力,促进职能部门行政力量向基层聚合延伸,让街道能够‘握指成拳’形成治理合力。”文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建区级综合执法统筹协调新平台,破解“难事难办”
在处理复杂疑难、历史遗留案件时,沟通协调的低效,成为综合执法效能提升的主要瓶颈。“由于我们区经历了多次区划调整,在处理街道内多年前的违法建筑时,需协调规划、城管等多部门,甚至协调其他市辖区,难度大、耗时长。”街道执法人员说道。
据悉,此次“深化镇街综合执法10条”首次提出建立区级镇街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黄埔区副区长黎信坤表示,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对相关重大执法案件、争议案件进行统筹协调、督导落实,进一步加强镇街工作统筹,是解决当前涉及多部门、跨区域综合执法事项的一种大胆尝试。目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积极落实该措施,正在制定区级镇街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同时,针对困扰镇街已久的行政执法案件“首次办理难”问题,该区全面梳理目前镇街未曾立案的200多项行政执法事项,明确提出,由执法事项下放部门牵头做好镇街首次办理案件,并配合镇街做好法制审核工作,有效推动从“教你怎么办”向“带着一起办”转变。
构建下放事项动态调整新模式,破解“一放了之”
黄埔区一名街道基层执法人员提出:“我们在对违规排放油烟废气的行为处罚时,要以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依据,往往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知识去挑选检测机构、研判检测报告等。”诸如此类需第三方检测、鉴定等涉及技术性强的执法下放事项,让镇街觉得“无能为力”。执法事项下放后,如何“接得住、管得好”、杜绝“一放了之”?这是深化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必须面对的难题。
“为了让下放的执法事项更符合基层实际需要,我们建立了下放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已下放镇街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及执法事项开展评估,”黄埔区委编办分管负责同志介绍道,“继续保留基层切实有用的事项,及时收回专业性技术性强、长期‘休眠’的事项。”
此外,该区严格落实基层减负,严把执法事项下放“入口关”,各职能部门不得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擅自向镇街委托、下放事项,确保镇街权责一致、资源和事权相匹配。
健全执法监管权责明晰新体系,破解“边界不清”
据了解,该区更是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编制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深度结合,确保镇街“接得住、用得好”的下放执法事项充分纳入清单,明晰镇街与部门的职责边界。
目前,很多地区已出现职能部门以“该行政处罚事项已下放街道”为理由,把行业监管责任“转嫁”给镇街的苗头。该措施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压实执法事项下放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履行好行政许可事后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效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经常有镇街反馈区职能部门制定的‘疑难复杂案件、较大影响案件’认定标准高,需满足的条件才能移交区职能部门执法,但这在实际中少之又少,造成案件基本都落在镇街头上。”区委依法治区办工作人员说道,“我们目前正在落实‘深化镇街综合执法10条’,在充分征求镇街意见的基础上牵头修订完善认定标准,尽快解决标准过高问题,切实为基层‘松绑’赋能。”
用好人力资源管理提质新办法,破解“力量不足”
“近些年来,区里给镇街加了不少资源,特别是我们用区里‘编制周转池’的编制,招聘了法律专业人员,为我街征拆百日攻坚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还是存在执法队伍人员整体年龄偏大、熟悉执法人员太少的情况。”长洲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队长坦言。
此外,该区通过镇街政府聘员“包干政策”激活用人“一池春水”,各镇街统一核定20名高素质人才岗位。目前,各镇街聘员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持续优化提升,本科以上学历聘员数量占比51.1%,近3年增长20.2%,招录了一批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高校毕业生。
该措施同步推行“三三三工作制”“导师制”“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形成“人人会执法、人人能办案”的工作氛围。
近年来,黄埔区在主动赋能镇街上持续出实招,例如,2024年通过在各镇街设立经济发展办公室,并增配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确保镇街经济工作有抓手、有力量。此次又从基层治理维度出发,出台“深化镇街综合执法10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管齐下。下一步,该区将在完善基层治理方面继续发力,更好为基层放权赋能、减负增效。(陈赞亮 通讯员朱林颖慧 刘嘉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