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2月22日,“教育强国建设,高校党建何为”主题研讨会暨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年会在珠江宾馆举行,会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就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分享了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杨丽作为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介绍显示,该支部通过“一套制度,三维融合”创新机制,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党组织通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有效护航专业建设方向,二者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能够保障高校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不发生偏移。而党建和专业建设融合问题,是党的建设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将党的领导贯穿专业建设全链条,“党建工作是灵魂,专业建设是载体,必须让二者同向发力。”杨丽说。
锚定制度创新支点,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首创“1418”基层党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即1套党支部管理制度汇编、4个主要类别、18项具体制度。将“党建+业务”指标嵌入考核评价,将党员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贡献纳入民主评议标准,实现从思想到行动的系统性融合。
筑牢身份融合、载体融合、育人融合三维融合支点,形成独特闭环。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专业群带头人,实现“双带头人”身份融合。在此机制下,专业规划与党建目标同步制定,形成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与党建工作“五同”机制(同设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 支部活动和教研教改载体融合,把党建活动贯穿到专业建设全过程,落实到教学教改全过程。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开展了一系列“党建+”专业特色实践活动,与专业合作社共建田野课堂,教师党员在小微企业设立双师工作站。近年来,党员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斩获多项省级技能竞赛奖项,数名党员教师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农村专家等称号;党建活动和特色实践场景融合。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开辟专业思政栏目,构建“两课堂三平台”特色行业文化教育与实践体系。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开展一个讲堂、一项竞赛、一个社团活动。
经过实践发展,党建成果和专业建设成果双丰收,学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据的说服力最为直观。近三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达98%以上,专业群内95%以上的团员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6人次获国家级奖学金,教师党员晋升副高职称占比71.4%。更具标志性的是,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一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总支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广东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这些成果验证了我们的核心判断——党建优势终将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杨丽说。
“党建与专业建设不是物理叠加,而是化学反应。”杨丽表示,党支部将持续深化“三维融合”机制,重点推进三项创新:构建“党建+数字技术”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组织生活与教学科研数据互联;拓展“专业群党建联盟”,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实践基地;实施“红色工匠”培育计划,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党员发展全过程,为教育强国建设输送更多“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该创新实践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基层经验,力求“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把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让党旗飘扬在产教融合一线,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现“一融双高”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并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参考。(陈赞亮 通讯员凌珑 朱泓璇)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