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新办供图)
2月21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推动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汕头、湛江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的工作部署。近期,省政府印发了《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湛江市常务副市长牟治平。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邓鸿介绍,2024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汕头、湛江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目前总规划面积分别超过104平方公里和148平方公里的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正积极有序全面展开。
(粤新办供图)
朱伟介绍,《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注重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布局需要,充分发挥汕头、湛江比较优势,着力在制造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二是充分考虑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及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相关产业就近转移、拓展珠三角发展腹地,着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出口、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三是优化环境、培育生态。四是赋予临港经济区更大的自主发展和改革权限,强化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同步争取国家层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粤新办供图)
朱伟介绍,根据建设方案,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4.93平方公里,湛江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48.81平方公里。具体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及系列支持政策。
“一条主线”:依托全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临港经济区,力争到2030年,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个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明确了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等三个功能定位;明确了湛江临港经济区打造国家战略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向东盟产业协作的桥头堡、联接内外循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三个功能定位。
“五方面重点任务”:强化港区建设、构建临港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朱伟表示,在港区建设方面,发挥好港口功能是建设临港经济区的前提条件,《汕头方案》提出重点推进汕头广澳港区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与综合保税区的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一体化国家贸易流通港;《湛江方案》提出重点加快湛江乌石港区开发建设,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逐步打造成为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地区重要出海口。产业发展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将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临港服务业集群,着力打造出口导向型产业集聚高地;湛江临港经济区将发挥本地资源和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优势,推进与东盟产业分工协作,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市场、服务中国企业的出口加工和服务配套基地。支持措施方面,从强化放权赋能、要素保障、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改革创新等方面,两个建设方案分别提出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
黄欣介绍,省商务厅针对在两个经济区符合条件的重大内外资项目,及时准确匹配奖励政策,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支持项目实施、支持企业发展。省市协同、部门联动,实施“交地即开工”、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全力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在项目融资、标准厂房建设、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
(粤新办供图)
“接下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动两个经济区加快发展。”黄欣说。第一,通过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推动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向两个经济区有序转移。第二,支持“走出去”招商。第三,大力组织跨国公司投资考察。
邹勇兵指出,为支持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落实国家、省有关战略决策。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战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产业有序转移等,紧密结合省里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指导两个临港经济区分别重点打造3—5个主导产业;二是注重发挥两地比较优势。立足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注重与周边地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联动错位。三是注重强化龙头企业项目牵引作用。汕头依托上海电气、金风科技、洛阳轴承、中车电机、超声电子、立讯精密等企业项目,湛江依托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中海油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大唐国际雷州电厂等企业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引入配套企业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升级。
(粤新办供图)
赖小卫介绍,汕头是我们国家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一顶层设计赋予了汕头非常优越的制度优势。省委省政府把汕头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是汕头落实省的部署建设临港经济区最大的优势。
(粤新办供图)
“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从东北亚到东南亚,汕头在这条海岸线、航运线上是个黄金接驳点,正是这一优越的区位,造就了汕头百年商埠的繁荣。郑和七次下西洋,据记载五次经过汕头。恩格斯在1858年写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对于中国当时沿海口岸的描述,尤其点到“汕头是唯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这些都说明汕头的区位优势确实引起广泛关注。”赖小卫表示,几年前有个电视剧《绝密使命》,讲的是当时汕头在党的领导下设立了一条秘密交通线,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为了确保从中央机关到苏区的联系,布局了若干条秘密交通线,唯独从上海到汕头到梅州到福建到江西的这一条是没有被破坏的,这条交通线一直保持着成功运作,它既是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汕头当年繁荣景象背景下的一个支撑,所以汕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赖小卫介绍,潮汕地区有“三个1500万”的说法,其中的一个1500万是在海外,这一人文资源优势确确实实成就了汕头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个头衔。去年10月份,汕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个潮商社团、2800多名嘉宾云集此地,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爱国爱乡的情怀,也进一步点燃了各位潮籍乡亲支持汕头建设发展的激情。这一重大资源是汕头未来发展临港经济区,开展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
赖小卫表示,汕头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最大政策优势就是特区的立法权,同时临港经济区也涵盖了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全国唯一的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及广东省自由贸易区的联动区,这些政策的叠加促使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有充分的依据和条件。
赖小卫介绍,临港经济区的重点就是港口功能优势,汕头港正在扩建,这一功能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在省的支持下,汕头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疏港铁路的建设,下来货物的畅通功能也将进一步凸显。汕头是我国拥有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的三个城市之一,通道流量占到50%。同时,汕头作为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的地位,在城市服务配套等各方面都将为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赖小卫表示,基础扎实的产业优势。汕头按照总体方案的部署,发展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在汕头都有相对扎实的基础。
牟治平介绍,《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后,湛江坚持高位推动,正筹划组建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开发建设工作专班,抓紧研究制订《实施方案》,逐条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编制《湛江临港经济区乌石片区概念性规划和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港口为触媒基点,完善运输网络,致力于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打造西海岸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基地和对接海南重要能源供应基地。
(粤新办供图)
牟治平介绍,湛江紧抓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红利,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同时,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中海油乌石油田群、中国大唐电厂均已落地投产,此外还引进了水下清洁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科技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落户。近三年,临港经济区引进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420亿元。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9%。
牟治平介绍,临港经济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超42万平方米,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4%。湛江将加快规划建设乌石港区码头、航道和推动周边铁路公路路网建设,完善临港经济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
牟治平介绍,湛江持续提升要素保障质效,收储在库的工业用地超6200亩;引进粤科基金等投资管理平台,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超5亿元参与临港经济区建设;正在加快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基金;全面对标广州,开展营商环境帮扶共建,提高软实力和竞争力。(陈伟赞)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