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落实“六个行动”强势开局,其中,“助企行动”以更有力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诠释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决心和力度。
以服务“暖企”,激发市场主体增长活力
聚焦经营主体所需所盼,在落实改革举措上靶向破题、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上破立并举。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举措,推动企业依法按期认缴,提高市场准入质量。持续深化分型分类精准培育,在“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选拔的基础上,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型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梯度式”精准培育、“全方位”展示推广。
以信用赋能“助企”,在提升信用建设上开辟新赛道
迭代升级“四维信用治理”模型:事前市场主体承诺践诺+事中信用风险分类+事后联合惩戒+信用修复闭环模式,拓展线上线下、立体式公示渠道,发挥信用风险分类指导、精准监管的作用。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涉企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完整的归集,实现互联互通和互用共享,为加快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提供数据支撑,着力打造企业信用品牌。
以质量“强企”,推动产业集群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精准服务产业“促发展”,聚焦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成发挥职能优势。
强化质量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性支撑。强企方面,引导更多企业导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3领模型”,开展标杆企业梯队培育。强链方面,围绕乳业质量强链项目,加强质量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继续实施一批质量攻关项目。强县方面,加强对新城区、和林格尔县的培育指导,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创新试点,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化“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惠企质量贷”“一站式”服务,推动质量优势与融资活水双向流动。同时推动“四白”食品小作坊进园区集中集聚发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内涵,培育“精特美”优质地方特色食品品牌。
突出标准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紧贴首府经济建设和发展,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完善服务保障的联动机制。重点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制定符合县域特色的帮扶赋能行动,联合计量测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产业计量测试需求分析服务。以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小微企业为重点,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以公平竞争“护企”,大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聚焦首府“深入拓展多元消费”的目标定位,行为企之策、结惠企之果。
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在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建设,培育工作指导站,引导企业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打造具有首府辨识度的执法品牌。深入开展民生领域综合执法行动,提升价格、计量、广告、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效能。在当前该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存在的情况,尽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尤其在规范日常监管方面,做到无事不扰,在优化执法方式方面,体现执法温度。
以知识产权“兴企”,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准确把握知识产权的战略价值,大力为首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增添发展动力。
在转化运用上寻突破,培育高质量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培育建设国家、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依托国家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指导乳企挖掘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营。
在大保护上下功夫,促进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保障知识产权执法提质增效。强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的建设,使其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窗口。
在优服务上求实效,加快构建育才、兴企、惠民新生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大厅建设,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普遍化和规模化。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规范、更高质量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陈赞亮 通讯员樊婷)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