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面向人人,每天开放!佛山这样厚植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沃土”

发布时间:2025-01-24 16:44: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课堂上灵机一动的科学奇思妙想,下课后便能到科学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加以验证,开展科学探究实践;科学家担任科学副校长,指导科学教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全面开展,人人爱玩,人人能玩……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体现为落实《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继全市签订优先保证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基本实验责任书后,佛山打造科学教育“双减”实践品牌“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深耕佛山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沃土”,让具有未来科学家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每天开放实验室,科学探究一小时

“科学探究一小时”是由该市在全国率先提倡的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因地制宜、形式新颖的中小学校本科学探究创新实践活动。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素质托管的必备项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安排一小时时间,开放学校的学科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室及校园博物馆等场室(馆),确保每名学生每周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至少参加一小时形式丰富的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例如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依托智能苗圃和科学探究馆、家电博物馆等一圃两馆构建的优秀创客教育空间开展“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更从课后服务开放延伸到家庭周末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每周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30多项丰富的实验特色课程,落实科学探究一小时。顺德北窖君兰中学引入广东工业设计城“工业设计+”研学实践课程,在教育创客空间开展工业设计探究实践。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佛山市推行的“科学探究一小时”,面向全员,每天开放科学教育场馆,用创新的方式实现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科学探究课程内容选择,让每一个孩子享有科学探究、创新创造的乐趣,将极大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培植沃土。

例如顺德区容山中学引进全国首个量子计算科普实验室和C919大飞机模拟驾驶舱、佛山二中建成全国首个校园“知隐”古陶瓷博物馆,顺德西山小学“绿享”智慧农业创客空间、佛山同济小学“童童少年科学院”、澜石小学“天工开物馆”等一批特色教育创客空间不断涌现,成为独具特色的“科学探究一小时”载体,推动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此外,从2024年开始佛山全面在中小学普及开展“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该市计划今年起把“科技体育运动会”与“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运动会低成本、参与面广、普惠性、竞赛性等特点,能够在保证基础科学课开齐开足前提下将课程内容延伸和探究实践项目相整合,推动全市中小学形成“科技活动课程化提质、科技课程项目化增效”的格局和氛围,人人都爱玩,人人都能玩,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培育科学教育师资

科学专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佛山市积极推进“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广泛发动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有关人员等到中小学担任“科学副校长”或“科技导师”。实施“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计划在2025年底统筹全市100名科学家(含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各校要制定科学副校长履职任务“六个一”清单(开设一场科学报告、参与一场科学活动、指导一位科学教师、培育一项科创实践项目、指导一节科学实践或实验精品课,对接一处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等),落实科学副校长履职经费及条件保障。目前全市近50%中小学校完成“科学副校长”聘用机制,举办了近100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大手牵小手”“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除了专家团队,科学教育师资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科学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佛山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以教育创客(创客导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进阶式提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科学类教师的提升培养,每期历时近三个月,培训各学校骨干教师约180人,近年来累计共培养教育创客近1000人,教育创客导师培养对象262人,实验教学应用和科学教育创新人才720人,覆盖全市6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了科学类学科师资的普及教育。

内引外联,形成科学教育资源优势蓝图

要求每所学校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青少宫、图书馆所、科研基地、研学基地、科技园区、高新企业等),描绘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资源优势蓝图,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定期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举办100多场“大手牵小手”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为使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统筹推进,佛山市教育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意见征集、专家论证等环节,高起点编制并正式出台了《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最大特色是构建了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三大体系纵向贯通,到校家社、跨学科、政教产学研三方面横向协同的发展机制,并从师资、环境、研究、课程、活动、评价、平台等7大工程、22项建设任务(简称“33722”工程)一体化推进,构建了全市一站式立体化的“大科学教育”“大实践教学”和“大装备应用”体系的良好生态系统,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为探索新质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升师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根本依据。(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