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岭南

凤新街道工委党校:坚持“三有一能”,助推党校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12-02 15:20: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凤新街道工委党校聚焦有师资、有阵地、有课程、能实践等“三有一能”,全面开展系统化、精细化、专业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构建“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校和党建部门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推动党校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聚焦有师资,解决“谁来教”问题,“内育外引”,选齐配强教师队伍。落实三级联动制度,构建党校专职教师+“特聘教师”的“双师工程”。一是深挖内部教师资源。将机关干部、村(社区)书记、模范人物、乡土人才、“四必讲”人员等纳入党校师资库,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不断挖掘本土潜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多层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二是外引优秀师资力量。邀请市委、区委党校专职教师,市、区机关中层以上干部等领域的人才“外脑”补充,激活师资力量“一池春水”。三是加强师资培育。通过师资培训、以赛代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党校师资水平。青年干部陈箫筠代表凤新街道工委党校参加区委组织部与区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镇街党校好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整合党校培训资源,深化与兄弟党校的沟通协作,积极与饶平县三饶镇、新塘镇委党校开展党校共建、师资共育活动。

聚焦有阵地,解决“在哪学”问题,“增点扩面”,建好筑牢教育阵地。以党校阵地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增“点”、连“线”、扩“面”,构建“1个主课堂+19个分教点+7个现场教学点”“线上+线下”的党员教育矩阵,推动党校“建起来”、教育资源“用起来”、实效作用“显出来”。一是高标准打造街道党校主课堂。先后投入资金约70万元对街道党校基础设施、图书室等优化提升,建设党味浓、设施齐、功能全的学习阵地。二是“遍地开花”打造分教点。针对辖区党员多、分布广的情况,分片打造19个村(社区)分教点、N个事业、“两新”党组织党员活动室,打通党员教育管理“最后一公里”,方便党员在“家门口”就学。三是打造“一线课堂”现场教学。深挖本土教学资源,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选育管用,打造7个现场教学点。邀请乡村工匠、民间艺人、乡村和事佬等乡土人才授课,以“乡音”传“党音”,把党课讲台搬进工厂车间、搬上田间地头、搬入城乡社区,让党员在“现场化教学+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教育,让培训工作有温度、接地气。

聚焦有课程,解决“学什么”问题,“因材施教”,提升教育培训精度。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培训需求,分级分类,用活教学载体,提高党员学习热情。一是“供”“需”精准对接。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深入了解党员培训需求,准确把握发展和实践需要,“菜单式”制定培训课程,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健全培训需求反馈、质量评估机制,动态掌握干部知识储备的变化,适时调整学习需求“清单”,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台账。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除常规的理论教学外,着力在课堂形式上下功夫,开展互动式、模拟式、访谈式教学,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问答、学员分组讨论、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习内容从书本、PPT等“走出来”,让干部亲身体悟和现场近距离接触,推动培训方式更出新出彩、培训内容入脑入心。三是推动党员学习教育连“线”、触“网”。开设“线上课堂”,以各分教点和党员活动室为载体,线上依托粤视会等信息平台,通过华为智慧屏和屏幕投影等方式,实现网络互联、同步直播授课。通过“学在凤新”视频号等直播平台,开设“直播课堂”,让党员在“指尖上”就能学党课。结合“视频录播”“送学上门”、组织退休党支部党员到临近村(社区)参训等形式,方便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党员就近学、灵活学,打造“行走的课堂”,确保每位老党员在理论上“不漏学”、学习上“不缺课”、思想上“不掉队”。

聚焦能实践,解决“如何干”问题,“学为所用”,增强干事创业能力。一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理论学习“第一课程”,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一月一培训”“青年干部大讲堂”搭建平台,全方位锻锤培养“动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谋,办事能成”的青年干部。青年干部撰写的多篇经验稿被中国报道、潮之峰、汕头日报、湘桥发布、湘桥组工等媒体采纳发布。陈箫筠拍摄的《传承党管保密基因 红色乡村焕发新颜》保密教育宣传片获评全省优秀奖。二是服从服务中心大局。紧扣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要求和街道重点工作,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创文创卫等工作,在实践锻炼中补齐干部队伍的短板弱项。成立“青年突击小队”,在近期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年轻干部火速投身抗灾斗争一线,用“冲在前”的奋斗状态全力恢复街道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踊跃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积极投身“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在一线练兵的过程中,锻炼年轻干部脚踏实地、敢于吃苦的良好作风,提高年轻干部综合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凤新街道工委党校将继续强师资、拓阵地、优课程、重实践,坚持“工作重心在哪,党校培训就跟进到哪”,加强理论武装、讲授知识技能,以党校高水平教育培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