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璀璨开幕

发布时间:2024-11-11 11:33: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徐洁芹 黄三笑 范敏玲) 11月9日晚,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在中心会场(科学广场)拉开帷幕,13组广州国际灯光节艺术作品与无人机表演联动演绎,广州开发区40年的城市发展脉络在光影之中一一呈现。震撼的艺术视觉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拍照,共同见证黄埔区首个国际性“灯光+”盛宴。

当晚,“到黄埔去”2024户外音乐季联和街道专场活动在科学广场精彩上演,知名创意舞蹈团队、说唱界新星、摇滚乐队轮番登场,用音乐点亮黄埔夜经济。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本届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以“科创黄埔 光绘未来”为主题,采用“1+N”全城联动、全域共享模式,通过光影艺术与科技创新结合,展现黄埔智造、科创、人文与生态的完美融合。据悉,此次黄埔分会场灯光节时间为11月9日至18日,每晚18:30-22:00亮灯,持续10天,将以绚丽多姿的灯光作品带给更多市民游客体验观赏。

全城联动

璀璨华光点亮黄埔夜空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随着“正式点亮”的声音响起,科学广场13组灯光作品同时点亮,霎那间整个科学城流光溢彩,点燃了漆黑的夜空。

与此同时,市民公园、腾翔桥、奥园片区、凤凰湖、九龙湖广场、融德里、幸福里、叠翠园等30余处点位一齐亮灯,光影遥相呼应,共同点亮黄埔城市夜空。多座楼宇外立面共同组成一块块巨大的幕布,展示了黄埔区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厚重的城市历史底蕴,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科创黄埔、绿美黄埔、文化黄埔、宜居黄埔。

与以往不同,今年的灯光节黄埔分会场扩大了灯光展出范围,创造与民同乐,全民共赏的喜乐氛围。在光影作品展出之余,分会场采用“1+N”全域联动、全域共享模式,串联起黄埔区“三城一岛”的地标性楼宇建筑、公园绿地、桥梁湖泊等空间,共同点亮黄埔,打造极具内涵的“city+”城市名片,在全区范围内把灯光节氛围感拉满,实现与全区市民零距离接触,共同享受这一场灯光盛宴。

“今晚沿路都是灯光璀璨的,公交站牌、市民广场都亮起了灯,这种灯光营造的光影效果和热闹氛围我非常喜欢。”早早就过来科学广场“占位”黄埔居民陈先生表示。

当晚,灯光节吉祥物“亮仔”也惊喜亮相,从灯光荧幕中“一跃而出”,带着它的朋友们以人偶巡游的形式,近距离与观众互动,让市民们沉浸式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

光影交织

呈现黄埔40年发展脉络

当晚还上演了本次灯光节期间唯一一场无人机表演。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500架无人机缓缓升空,通过灯光的变化精确地变换着队形,编排出一个时代的时钟,时针从1984年缓缓指向2024年,展现广州开发区的历史变迁。随后,又在夜空中勾勒出“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科创黄埔 光绘未来”、“三城一岛”、“西区开拓者”等造型和图案,呈现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现代科技和城市人文交互交融的震撼效果。

“本次灯光节以‘科创黄埔,光绘未来’为主题,深度契合了黄埔区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定位。”黄埔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市政科科长王国栋介绍道,今年灯光节将科技元素与城市特色相融合,通过呈现科技感十足的演出装置和360度环湖水舞灯光秀,展现黄埔区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和未来城市的智慧图景。

位于中央区域的主雕作品《瞰·黄埔》,结合360度环湖水舞秀,成为现场瞩目的焦点。

漆黑的夜空中,光影交织成网突破天际,LED屏幕中齿轮缓缓转动,层次分明的LED屏幕组合如同一座时代的“巨轮”,将广州开发区40年的建设图景缓缓推向观众。高达30米的喷泉水柱拔地而起,与多彩灯光形成动态水幕,结合3D投影技术,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多层次立体效果。

“我穿越了!”“那你想穿到哪一年呢?”在科学广场的《穿梭黄埔40载》光影作品中,林先生和儿子看着眼前璀璨的通道逗趣着。该作品以科技智能技术,构建起一条40米穿梭黄埔40载发展的时空隧道,游客穿梭其中,尽情感受着广州开发区的蝶变。

本届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项目负责人、锐丰文化项目总监张媚表示,从策划之初就注重将黄埔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科技元素巧妙融合,精心设计每一个光影作品,让广大市民游客既是观赏者,又是参与者,更能在作品中找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故事。

视听盛宴

黄埔户外音乐季联和专场精彩上演

当晚,“到黄埔去”2024户外音乐季联和街道专场活动在科学广场举行。

随着一阵激昂密集的鼓点,音乐季在联和街辖内小学生们带来的鼓舞表演中拉开帷幕,黄埔少年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随后,创意科技舞蹈《光影织梦》《时空之门》等将舞蹈艺术与如梦似幻的光影交织在一起,带领观众时而陶醉于流动的画卷,时而身处奇幻的未来世界,通过现代技术重新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耳熟能详的流行金曲和燃爆全场的摇滚、说唱更是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淋漓尽致地展现着黄埔的文化魅力与创新活力。

“到黄埔去”户外音乐季已连续举办6年,成为黄埔区丰富城市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助力文化强区建设的一张“夜间文化名片”。6年来,该音乐季共演出5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百万,音乐、舞蹈、诗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精彩纷呈,在商圈广场、企业园区、绿地公园、古村古迹等地都留下了闪亮足迹。

科学广场是广州羊城新八景“科城锦绣”的主景观之一。音乐季演出将广州灯光节的科技感氛围与周边层峦叠翠的山林风光融合在一起,为市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百千万工程”画卷徐徐展开。

“传统舞蹈和打击乐巧妙地融入很多流行、科技元素,非常震撼,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活力。”专程前来观看音乐季演出的联和街居民董女士说,“近年来,街道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大家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参与度越来越高,关系也亲近了,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自豪、很幸福。”

联和街作为广州科学城的主要所在地,近年来培育出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广州市近1/4;上市企业达30家,占广州市超1/10、黄埔区超1/3。在不久前公布的“2024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榜单中,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跻身全国第五,在广州市入围街道中位居首位,成为不折不扣的“广州第一活力街”。本次专场活动在联和街举办,持续发挥“到黄埔去”户外音乐季品牌效应,将黄埔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学城蓬勃的夜经济活力相融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动力,进一步擦亮了“活力联和”金字招牌。

“灯光节的视觉冲击加上音乐季的听觉享受,让这个夜晚变得无比精彩!”联和街企业香雪·厚朴养生汤膳总经理张从金表示,“我在联和街生活工作多年,充分感受到‘活力联和’建设带来的便利和温暖。音乐季、篮球赛、羽毛球赛等群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政务服务及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让我们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沉浸体验

来黄埔共赴一场夜晚“city walk”

在科学广场的西侧树丛中,“绽放”着一棵棵黄埔荔枝古树。据介绍,该作品以黄埔荔枝古树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为每一位市民游客生成专属于他们的古树与花朵,吸引不少游客纷纷“打卡”。

在本届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如黄埔荔枝古树类似的互动灯光装置并不少见。增强互动体验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重点。

为增强观众“食、游、购、娱、展、演”互动体验,本届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引入了创意美食、非遗文创、潮流音乐、生活方式等不同品牌,打造又chill又潮的灯光市集嘉年华,包括绿轴广场灯光市集嘉年华、西区红酒文化街星光夜市等,一站式满足市民游客的喜好和口味,以多元化的夜游项目拉动区域夜间消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富有活力的夜间经济新地标。

“灯光节期间,我们会结合音乐演出、主题巡游、叠色章活动等各类节目和多样玩法,带给观众劲满足、超时长的游玩体验。”锐丰文化项目策划总监欧栩诗谈到,“结合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我们以科学广场科技之门、腾翔桥、知识城南大门、凤凰湖公园、开拓者、黄埔军校等黄埔地标,同时融入海陆空智的元素,精心设计专属黄埔区分会场的系列徽章,届时将以叠色章明信片点位打卡的游玩形式进行兑换,欢迎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据悉,本届灯光节活动将持续到11月18日,每个周末还将举办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包括互动演出、叠色章活动、主题巡游、户外音乐季、西区红酒文化街星光市集等,进一步丰富黄埔的夜生活内容。

【温馨提示】

为做好交通安全保障,确保市民出行安全,活动期间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具体路段和安排,敬请关注官方信息。

临时管制时间:11月9日至11月18日18:30-22:00

管制路段:科学大道(开泰大道路口至揽月路路口)、凝彩路(映日路路口至科学大道路口)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通行。

绕行路段:由于上述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请有需要通往的车辆绕行映日路、开泰大道、揽月路、科翔路、开创大道。

【出行攻略】

公交出行:

在活动期间,市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绿色出行。

活动现场邻近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科学城站,在科学城(地铁站)C1或B1出口下车,然后步行约320米,即可到达灯光节分会场。

活动现场邻近三个公交车站台(映日路中站、地铁科学城站、聆雨路口站),可以选择公交车前往。

交通管制时间,途经科学广场站、科学大道(映日路口)站的公交车线路将临时取消公交车停靠,可以选择以下站点(地铁科学城站、聆雨路口)下车。

自驾出行:

有意前往参加活动的群众请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如确有自驾需求,临近商圈有小量停车位可以停放车辆:科学城商业广场(车位约200个)、创意大厦(车位约200个)、创新大厦(车位约100个),请停车场停放后前往活动现场,切勿沿途随意停车。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