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湾区

钟南山:大湾区能为世界医疗协同发展做示范

发布时间:2019-04-11 10:18:58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原标题:钟南山:大湾区能为世界医疗协同发展做示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胡苇杭 摄

4月8日,清明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流如织,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在该院29楼的会客室内,琳琅满目的聘书和奖杯中,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眼球: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正腾空而起,完成上篮动作,身手矫健。

一如眼前已届83岁高龄的他,仍精神矍铄,看门诊、带学生、做研究、出席学术会议,兢兢业业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协同发展,能为世界健康事业起到示范作用。”4月8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钟南山表示,港澳的医学基础研究实力很强,而广东则拥有庞大的病例资源,临床研究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领域的合作有很大空间。

大湾区医疗发展应强强结合

人民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推动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您如何理解?

钟南山: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突发急性传染病较多。世界上大多数突发急性和新型传染病,都出现在亚热带地区,而全球又有超过40%的区域处于亚热带。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协同发展,能为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跨境湾区,这是它与京津冀、长三角最大的区别。跨境就意味着我们能和境外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密切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我认为,医学的进步,一是靠技术发展,二得有研究对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医学基础研究实力很强,而广东人口已经超过1亿,拥有庞大的病例资源,临床研究优势明显。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领域的合作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粤港澳三地在医疗体制方面,也有许多值得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地方。我想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医疗,还可以把目光投向范围更广的大健康领域,比如大气污染防治。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五年多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是国内走得最快的,成果显著。粤港澳三地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合作,也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典范。

人民网:您说香港的医学基础研究强,广东的临床医学优势大。广东基础研究主要差在哪里?

钟南山:香港由于病例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比较重视实验和理论的研究。他们在病毒、病毒演变、病毒来源等方面,以及对病毒结构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做得非常不错。

和香港相比,广东医学的基础研究在过去是有比较大的距离,但现在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

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和香港比较,医疗科研水平其实没有差距。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城市,医学研究的广度、深度都有局限性。不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还是更有优势。比如对病原体、新发传染病、病毒的研究,我们还要多向香港学习。

目前,广东对急性传染病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已经开始起步。我认为粤港两地的医疗科研发展应该强强结合。

如果能借助香港在基础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未来能对我们在制定方案、选择用药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指导。

澳门也是如此。我已经做了澳门科技大学八年特聘教授,在中药临床、有效成分分析等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

特别是板蓝根,我们已经花了十年的时间,搞清了它主要的成分,现在准备进入临床研究。这些都是双方做得比较好的合作。

#p#副标题#e#

广东医疗科研优势已形成

人民网:粤港澳医疗合作由来已久。这些年,您长期行走于内地和港澳,感受上可有变化?

钟南山:1982年我到香港访问时,香港无论是医疗资源还是医疗水平,都明显比内地高出许多,这是毋庸置疑的。80年代中后期,广东也曾多次举办粤港澳三方医学交流会。那时我也认为,许多方面需要向香港学习。

2003年“非典”,由于广东开展研究早,对病人抢救的成功率高。香港曾邀请我去交流关于“非典”防治经验。来自广东的临床经验,给了香港医学界许多帮助。不过,我们与香港相比,学术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时过境迁,随着我国对医疗科研的持续投入,加上对大量病例资源的系统研究,我们在这十多年里已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长。

目前就我熟悉的领域而言,广东在呼吸疾病领域,包括急性传染病防控、慢阻肺的早诊早治、肺癌的早期分型及个性化治疗、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均已超过香港。

以肺移植手术为例。这个手术在香港一直进行的不太理想。而广州开展这个手术已有16年历史,完成近300例,大多数治疗效果不错。截至目前,香港已有4名病人在广州进行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

人民网:您说广东医疗这些年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香港。这和许多人心中的印象有些不太一样。

钟南山:广东无论是医疗规范化还是医学科研,的确曾长期落后于香港。时间一长,在两地老百姓的心里,就形成了广东医疗水平不如香港这么一种印象。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香港的精英阶层,尤其是与内地联系紧密的医生学者,都承认香港目前的医疗水平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于广东了。

我举个例子。1992年,广州的医生向香港中文大学严秉泉教授学习胸腔微创外科技术。而这些年,反倒是香港的医生要来广州学习我们新开发的手术技术。

比如我们的“无插管胸腔微创手术”。这项技术可以让患者在做胸腔手术时,不用再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只需静脉麻醉就行,而且术后几个小时就能正常走路。不单是香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来广州学习。目前“无插管胸腔微创手术”也慢慢在香港的一些医院开始推广。

尽管广东许多医疗技术已经超过香港,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盲目地认为香港医院硬件更好、技术更强?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莫名其妙形成的自卑感。我们应该更有底气一些,多说我们取得的成果。因为我们一直都做得很好,这是事实。

广东应大力学习香港的医疗体制

人民网:对比香港,是什么原因,让广东的医疗水平实现了快速的提升?

钟南山:我在香港的两位院士朋友,观看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的答辩后,都直言香港的医疗科研已经跟不上内地的脚步了。

他们告诉我说,首先,这几年香港的政治因素,给学术界带来不良影响,妨碍高校和科研机构全心全意进行科学研究。反过来,我们内地的医疗工作者却可以十分专注地投入科研,进步非常快。

其次,香港的一些民众,包括相当一部分医生,还存在一种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样盲目自大的感觉,会阻碍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

第三,香港政府对医学科研的投入,远远比不过广东。这几十年,我在香港高校、医院认识的朋友,只有极少数一直工作到退休。其他大部分都选择转行做了私家医生。因为私家医生拿到的收入,比在大学和医院里,要高出四五倍。归根到底,还是香港没能给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科研环境。

现在我每个星期坐诊,都会碰到从香港特意赶来的病人。他们觉得广州的医生水平高、用药好,所以都爱来我们这里看病。

人民网:但是,我们看到广东医院依旧人满为患,看病难还是普遍问题。这一点,我们如何向香港学习?

钟南山:内地好医院几乎都人满为患,十年前这样,十年后还这样。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但我们医疗体制改革并不成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还是没解决。这是事实。

半年前,有人托我找个香港专科医生看看糖尿病。这个事在内地很普通,但我打电话给我朋友的时候,他回答我说:“我不能直接给他看病,建议他先到基层医院,如果病情不能解决,再请基层医院介绍到我们这里,我才能给他看。”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为什么内地就不能这么做呢?我们非常需要向香港学习这一点。

中国看病难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三级医疗体系。患者的普通病、早期慢性病应该到基层医院解决。大医院要解决的应该是疑难杂症,但我们并没有做到。

香港处理得就比较好,超过80%的病例都由家庭医生、社区医院解决。大部分病人在基层就把问题解决了,大医院并不是特别拥挤。

三甲医院的主要任务,首先应该是解决疑难杂症,其次是开展科学研究,第三是要对基层医院进行培训。如果大部分问题基层都能解决,病人就不用去大医院了。

但是,内地大医院却没有这个动力,他们要靠创收来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教会了基层医生,他们也就没饭吃了。这一点,就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在我看来,内地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就是患者与医生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什么不充分?因为医生的时间少。为什么时间少?因为医院的经营任务重,医生必须多看病人。

香港比较注重医院的公益性,绝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工资都由政府出。医院不用为了生存问题去多收病人。而内地的体制机制,让医院脱离了公益性,自然会带来很多问题。

所以,广东应大力学习香港的医疗体制,让三甲医院真正担负起大医院应尽的责任。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