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曾中伟 吴丽虹 李林)9月5日,江苏南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完工移交。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江海产业园区域,是南通市落实《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启东长江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容量,改善当地海岸生态系统,加速构建稳定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助推南通市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海堤生态化、互花米草治理与滨海湿地修复、潮汐交换通道修复三项修复工程,修复区域总面积2170万平方米。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需要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治理分布于海堤堤前滩面总面积约248.63万平方米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并在治理完成后开展地形整理、潮沟疏通作业,于修复区种植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盐沼植被,以恢复本土盐沼生态系统。
其中,互花米草是国内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拥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耐旱涝、耐盐碱,每天被潮水浸没6小时以上的时间仍然能保持存活;繁殖能力极强,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子数百万粒,还能依靠根茎扩散来壮大种群。正因如此,互花米草的治理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根除这些时刻威胁着周边生态环境的“入侵者”,来自四航局的建设者们披荆斩棘、不懈奋进,坚决要让启东海滨恢复曾经碧海蓝天的和谐景象。
解密光谱 精准锁定“入侵者”
想要做好入侵物种治理,首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其分布区域,一旦监控出现漏洞,极少量的个体就会迅速恢复种群数量,使得治理工作功亏一篑。
然而,地表植被监控常用的监测技术大多依靠雷达测绘,由于受到地面杂波干扰,在监控过程中易出现数据失真现象。时间紧迫,为了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研发出一种名为“基于RGB颜色聚类的植被生长状况识别方法”的监控技术,确保治理工作一步到位。
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建立了治理区域的地形三维模型,并使用无人机采集地表的垂直影像,排除拍摄角度、光照对精确性的影响。随即,他们将采集的航拍数据进行三原色色彩通道分离处理,并为处理后的灰度图像设计针对分析算法,将监测精度成功提升至0.5像素分辨率的高超水平。
(通讯员供图)
“提高精确度的方法,要么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要么减少单次分析须处理的样本规模,”项目副经理刘响介绍道:“受到平面设计工作者的启发,我们决定尝试用三原色色彩通道分离处理技术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在单通道模式下,可以看到互花米草生长状况不同的区域颜色差异明显,这一方法让我们得以精确定位每一处互花米草入侵区域。”
生物治理 召集细菌“清洁工”
确定了互花米草的分布情况,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开始着手推进治理任务。在互花米草治理领域,采取的方法一般为刈割翻土或化学除草剂,然而,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可深入土层内30厘米,物理刈割难以确保根除;而使用化学除草剂将严重影响治理区域内的植被恢复,尤其是在滨海地区,随海潮扩散的除草剂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的身体健康都将产生威胁。
“我们的任务是治理入侵物种,但以产生污染为代价推进治理工作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绝对不可行。”项目负责人王奎武坚定反对使用化学药剂,为了寻找一种清洁且同样高效的治理方法,他带领团队展开了新的研究。
分解者是大自然的“清洁工”,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最终都逃不过被分解者分解吸收的结局,遵循着这条思路,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从互花米草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提取了本土微生物群落,并根据种类分别培养,研究其对互花米草根系碎片的分解能力。最终,他们采用本地采集培育的芽孢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和酵母菌调配为“微生物腐熟剂”,并将其大量喷洒在刈割后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内。
“高浓度的腐熟剂能让刈割后的植株碎片短时间内腐烂分解,从而阻绝互花米草依靠残存根系和种子恢复种群的可能性,”王奎武介绍道:“同时,从本土菌群提取培养的微生物对环境拥有优良的适应性,既不会产生新的污染问题,又保证了腐熟剂的效能,可谓一举两得!”
精益求精 严防工程“泛碱病”
在潮汐通道修复分项工程中,为提高工程外观质量,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在景观营造、建筑物、道路上大量使用天然石材贴面。然而项目所在的启东沿海分布着大面积的高盐碱滩涂,湿贴天然石材在安装期间,石材板块会出现似“水印”一样的斑块,一旦遭遇雨水或潮湿天气,水从板缝或石材表面等部位浸入,天然石的水斑就会逐渐变大,并在板缝连成片,板块局部加深、光泽暗淡、板缝并发析出白色的结晶体,长年不褪,严重影响外观,形成“泛碱病”。
“‘泛碱病’这种顽疾可是石材构件外观质量的天敌,尤其在这种高盐碱、高湿度的环境下,石料‘发病’的概率也越大。”谈到“泛碱病”的治理,项目总工冉华神色严肃:“‘发病’的部位无法修复,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全力预防,我们针对施工现场现实条件调整了施工设计,尽可能让石材部位形成干挂,防止水分侵入;同时,对石材表面涂抹了阻隔处理剂,渗入石材毛细管中的阻隔剂形成保护层,隔绝氢氧化钙、盐对石材内部的入侵,从而大大减少石材‘发病’的可能。”而在临水、与水接触的饰面混凝土基层,四航建设团队使用瓷砖胶类、有机硅防水剂等材料作封闭处理,从根源上预防“泛碱病”的出现,保证了项目整体的外观质量。
细心呵护 盐碱滩涂重焕生机
治理了互花米草,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还需要在空无一物的盐碱滩涂上种植植被,恢复本土生态系统。然而,由于施工进度与现场位置的影响,这些新生的植株极易受到反季节气候与高盐碱环境的威胁而夭折。
“在施工现场,最容易导致苗木夭折的因素就是夏季的高温暴晒,在移种过程中,高温导致的大量失水会严重降低苗木成活率,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夜间完成移种工作。”工程副部长杨黄兵一边解释着,一边坐上苗木运输车驶入夜色。连续一个月的时间,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冒着夜色播种苗木,在白天则为苗木提前搭设井字架遮阳棚,极大地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而针对施工现场对苗木的另一大威胁因素——高盐碱,他们采取填铺种植土并设置隔淋层的方法:在地下最高水位以上,植栽土层以下铺设30厘米厚度的碎石层,其上铺设透水性土工布,形成隔淋层,避免植被根系受到盐碱烧蚀。为确保隔淋层的使用效果,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对材料优中选优、精细把控:隔淋层所用的材料采用块状、颗粒状,石屑直径必须小于1厘米,碎石直径不得超过3厘米,石粉含量不得超过10%,以确保隔淋层能充分过滤土壤中的盐碱成分。
在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的细心呵护下,如今的启东滩涂,已从一片被入侵物种占据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为启东长江口湿地的“绿色屏障”、南通市民休闲游玩的新地标,翠绿的苗木与瑰红的碱蓬在滩涂滨畔茁壮成长,将启东海滨描摹成一幅水草掩映、生机勃勃的秀美画卷。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