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供图)
2025年8月12日下午,“湾区青年对话之图南智聊3.0”活动在广州南沙庆盛先行启动区展示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智能科技领域青年人才‘培养—转化—成长’全链条赋能: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的协同路径”核心话题,共探青年人才在南沙的发展机遇。
据悉,南沙区文广旅体局针对六大产业园区、三大启动区导入文旅体资源:先后开展了历史文化讲座、艺术展览、音乐节等百场文化活动,推动“南沙旭日”系列景点入选2025年“羊城八景”,打造灯塔图书馆、IFC空中图书馆、医谷分馆等数个网红分馆与微分馆,总借阅面积近2000平,累计输送图书超2.5万册。“文化+”的发展模式为南沙区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图书馆搭建互动桥梁 助力“政产学研文”五方联动
活动特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席教授杨柳青,粤科图副馆(所)长王春明、南沙区科学技术局代表沈小华以及中科智城国际合作总裁朱奕璇作为嘉宾,百万粉丝IP“张弛有道粤语读诗”创始人张弛作为特邀主持人,围绕政策解读、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源对接等角度,洞察行业、共话未来,为青年人才在南沙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南沙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南沙图书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携手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共同推动区内政府引导、企业赋能、高校支撑、科研协同、文化链接的五方联动,逐步打造“政策-技术-市场-人才”递进式闭环,持续增强对湾区青年的吸引力。
从硬件设备到专业服务,南沙图书馆逐步成为“政产学研文”协同的知识枢纽:将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结合,推出“地磁导航”“阿贝转借通”等7项创新技术应用服务,在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区内智能技术示范应用场景,并获评“十佳智慧图书馆”;正式挂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南沙分馆”,为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等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查新、论文引证等多项科技信息服务。
从学校教育到产业课堂,产业园管理局正推进“政产学研文”的持续深化:以“红鸟挑战营”为实践载体,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聚焦“AI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主题,组织青年学子深入大岗先进制造园区、庆盛先行启动区、生物谷、黄阁国际汽车城等产业一线,通过“企业出题、学校答题”模式,推动创新要素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青年人才提供从理论学习到技术实践的全链条支持,助力湾区青年在南沙智能科技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与职业成长。
聚焦智能科技主题 多维解析青年发展痛点与机遇
活动中,南沙图书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各成员馆发布“智能科技”主题书单,并通过文献观察报告解析产业历史沿革、技术演进路径及未来趋势,为讨论提供学术支撑。
粤科图副馆长王春明认为,政策创新不仅能为青年铺就成长道路,还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从政策智库的视角看,文献资源与数据洞察可有力支撑大湾区智能科技产业跨界创新,南沙可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整合,打造智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组合拳”,同时构建数据驱动的政策效能评估体系,为南沙智能科技发展注入更多前瞻性研究分析要素。
南沙区科学技术局沈小华从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角度分享发展建议。他指出,推动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抓住人才、转化成果”,并提出以建好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抓手,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和技术转移双向赋能,做好成果转化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三篇文章,推动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港科大(广州)低空经济研究院署理院长杨柳青教授表示,学校以“智能”为教育底座,融合在地文化特色,南沙的疍家文化与港科广的红鸟文化相融合。重点布局低空经济、海洋探索、具身智能与“双碳”可持续发展四大前沿研究方向。她寄语青年人才:“筑牢科学历史观根基,锤炼核心能力。行业浪潮奔涌不息,真才实学永立潮头。”
中科智城国际合作总裁朱奕璇分享了她与团队在南沙的创业经历。她认为。南沙的独特优势在于丰富的场景资源——各类企业、院校能提供真实可落地的试验环境,让创新真正走进生活、改变社会。她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南沙建设,与这片土地共成长,让理想在南沙“落地生花”。
青年集聚态势向好 南沙全力打造 “圆梦之地”
“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
当前南沙青年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南沙常住人口中青年占比超四成,过去一年新增7万青年人才。
瞄准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南沙方案》实施以来,南沙瞄准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为脉络编织起服务青年的立体网络,将文化内核与科技、旅游、教育、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推进20公里美丽海岸线建设,进一步擦亮“看海”名片;提供超50门课程的青年夜校与24小时自习室,满足了青年提升自我的迫切需求;接下来要落地南沙的全息演唱会与泰嗨巅峰音乐节,将点燃青春激情与城市活力。这些举措从兴趣社交到职业发展,全方位打破了青年群体间的社交壁垒与成长阻碍,让文化不仅是活动载体,更成为连接青年与城市的情感纽带。
聚焦青年发展需求
产业园区管理局聚焦青年发展需求,多维度打造南沙“圆梦之地”。创新培育平台方面,深化“红鸟挑战营”等产教融合项目,联合高校与区内相关职能部门为青年提供“实训-孵化-就业”一体化服务,开放园区企业真实场景与技术需求,配套创业孵化、投融资对接等支持,助力青年实现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跨越。服务生态优化方面,线上打造“南沙园区通”智慧服务平台,线下建设“园区人才驿站”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政策咨询、安居保障、法律服务、金融对接、诉求办理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生活配套升级方面,加快推进“人城产”融合发展,加快青年公寓、智慧食堂、共享办公空间建设,引入商业综合体与文体设施,构建15分钟宜居宜业生活圈,让青年人才在南沙“闯有机会、干有平台、成有空间”。
未来,南沙将不断优化区内就业创业与居住生活的环境条件,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与更多青年实现双向奔赴。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联合邀请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粤科图”)、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共青团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越秀iPARK粤港云谷、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作支持单位。市区相关领导、学术界专家、企业代表、湾区青年代表共70余人齐聚现场。(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