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广州: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质量提升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7-24 09:45:1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报道)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适航证、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化妆品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这一系列的第一、首张、唯一,是广州市质量强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积极响应质量强国战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创新和质量为产业腾飞两翼,以政策、资金、人才为质量强链支撑,奋力推进质量强链“广州实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广州采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全链条质量整体提升“组合拳”,全力推动广州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日,笔者随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调研组深入企业,探寻质量强链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密码。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近年来,广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化妆品产业上,搭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助推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尚品宅配构建“数字化家居共生生态系统”,涵盖十大品类、5000多种产品,带动定制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共生发展。在纺织服装产业上,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基础,助力希音连续两年营收破千亿。

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近两年,广检集团已带动链内企业400余家次研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72项,其中高品质系列32项、新技术新材料15项,提升了质量基础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引领构建高质高效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围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着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上取得突破。

目前,广州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4家企业新增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24家企业上榜2024年全球独角兽(位居全球城市第9、全国城市第4),中国十大独角兽广州占2席(希音、广汽埃安)。

在新型储能领域,组建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沿技术和创新结合为抓手,构建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链联合创新推出13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部件国产化达85%。

科学谋划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质量提升路径,带动全链条质量升级。

因链施策、一链多策,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着力突破各产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目前,组织绘制质量图谱24张,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92项、质量政策工具清单56项,识别和剖析关键质量问题268项。  

一方面,大力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链主企业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化工业重要材料,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从构建协同强链机制、打造标准集群等方面集成发力,打造产业链“雨林生态圈”模式,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质量水平提升,共主持参与制订了200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先进标准,辐射带动超过1.1万余家企业。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质量协同活动,共同构建良好的质量生态环境。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高分子材料、定制家居、纺织服装、化妆品等6条产业链被纳入省市场监管局试点。

以创新和质量为两翼

充分利用广州集聚全省70%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大、华工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雄厚资源优势,持续做强创新策源地,把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强化链式思维,紧贴产业链供应链需求,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质量要素系统集成到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已帮扶1.2万家链上企业解决5200个质量难点问题。

一方面,推动全链协同创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质量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实施标准比对、技术验证、质量攻关。同时,将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纳入标准之中,全面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在新材料领域,研发核心元器件IGBT(绝缘栅双级晶体管)使用的生物基高温尼龙材料,具有成本低、加工性能优越、碳足迹下降21.6%的显著优势,量产已达万吨。

在新型储能领域,聚焦技术难点、痛点,形成6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1项。

在智能装备领域,机器人减速器传动精度和冲击寿命提升50%、精度寿命提升3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有206项标准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高端装备领域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15项。

另一方面,强化全链质量管控,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产品迭代升级。把服务站建在产业链上,围绕重点产业链建成线上线下站点35个,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同时,推动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专业技术机构,共同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智能家居服务工作站成功破解家居智能化研发技术瓶颈,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8.4%,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南方电网牵头打造国内首个规模化的质量技术创新生态圈,助力提升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提质助优强链”行动,引导300多家企业实现“弯道超车”,被帮扶企业出口增加额达到数十亿元,产品合格率也提升至95%以上;金发科技牵头联合高分子材料企业开展产业链协同,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8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65家、“独角兽”企业11家。

以政策、资金、人才为支撑

优化政策供给,提升质量政策引领力。着眼制造业当家、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先后出台《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广州市标准化发展实施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质量强链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树立“产业友好型”理念,对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需必供,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和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产业链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排名全国前列,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6家。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质量资金保障力。坚持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大质量强链经费投入、强化质量建设金融服务供给“三管齐下”,设立质量工作资助资金,对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质量工作资助资金;将质量强链扶持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投入28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投入440万元扶持新型半导体材料和高端装备两条产业链;推出“穗质融”质量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期限更长、额度更大、利率更低、审批更快的信贷支持,2023年企业使用信用担保额度达304亿元。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质量人才支持力。注重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方阵,依托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165万)、本专科学校数量全国第二(84所)的资源优势,持续放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人才落户门槛,为推进质量强链夯实人才储备;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精尖缺”产业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引擎;全面推行产业链首席质量官制度,全力打造质量专业人才队伍,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广州共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南方电网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团队等4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拥有6400多名首席质量官,数量居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