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颗粒归仓,东莞东城周屋690亩稻田完成夏收

发布时间:2024-07-20 10:34:3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早稻飘香遍地“金”,七月田间夏收忙。近日,在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东莞东城周屋稻田夏收已全部完成,正式进入夏种。

颗粒归仓

亩产达850斤

历时四个多月,水稻进入收获期。风吹稻浪谷飘香,金灿灿一片很治愈。

距离上期提到的开花授粉、稻花飘香,已经过了一个月,在这期间,水稻进入成熟期,经历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也称为“灌浆期”。

水稻开花受精后形成胚,胚中的胚乳也就是未来的大米,乳熟期,胚乳呈乳状,用手挤压谷粒时会有白色米浆溢出,随着谷粒生长,进入蜡熟期,胚乳呈蜡状,谷粒变硬,逐渐由绿转黄,当稻谷完全成熟变硬,叶子失去水分变干变黄,就进入完熟期,可以收割啦!

周屋稻田的农技人员告诉小编,水稻成熟期的水分管理采用湿干交替的间歇灌溉,以一周为时间周期,保持土壤湿润,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在收割前一周停止灌水,只要保持土质一定湿度即可。

7月4日,周屋稻田正式开始收割,收割方式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在稻田边缘、收割机比较难触及的地方,需要农民手持镰刀进行收割。

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碎秆,谷粒短暂储存在收割机的“粮仓”中,“粮仓”装满后,通过自动伸缩的出谷筒把谷粒“卸”到运输车上,通过运输车运回储存地。

周屋稻田的谷粒统一储存在周屋农业中心,收割回来的谷粒需要进行烘干,再输送至粮桶进行储存,需要用到时再从粮桶输送到碾米机进行去壳,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今年的产量相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迎来夏日好“丰”光,亩产达到850斤,总产量达293吨。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小编有一样的疑惑,谷粒收割后剩下的秸秆怎么处理呢?农技人员给出了答案,收割机具有碎秆的功能,在水稻收获的同时秸秆就地粉碎,引水,再通过旋耕机进行翻土,把秸秆碎翻进土壤作为基肥,也就是我们说的“秸秆还田”,为抢种晚稻做准备。

周屋稻田种植双季稻,所以在抢收早稻的同时也在抢种晚稻,称为“双抢”。夏收完成后,晚稻的育秧也开始了,谷种大多使用往年秋收储存的种子,通过浸种消毒,再进入秧苗盘里进行育秧,盘里的营养土也是秋收后留存的,经过消毒、碎土再放入盘中,实现自动化机械流水线育秧,新一轮的插秧即将开始。

守望稻田

留住乡愁

自1999年被东莞市选定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后,周屋稻田每年早晚稻两次收成,周屋户籍居民每人每月能免费领取20斤大米,这一福利已持续二十多年,留住了人们“舌尖上的乡愁”。

周屋还发起“米公益”行动,打造社区自助互助的资源共享平台,居民可认捐家中当月剩余的周屋米用于支持“耆享米粥”社区长者社交支持计划,一部分用来义卖,一部分用来煮粥,认捐的居民也能因此获得“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以此鼓励居民参与其中,营造敬老爱老的公益氛围。

“耆享米粥”社区长者社交支持计划以烹饪爱心营养粥的形式,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为社区长者搭建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周屋米成为连接周屋人民的桥梁,稻田也成为周屋“守望乡愁、留住根脉”所在。近些年,越来越多人慕名前去周屋赏稻,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但也引发了稻田垃圾增多、水稻遭到破坏等问题,为了留住这份珍贵的乡愁,周屋开展“稻田守望者”项目,成立“守望者联盟”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建立“稻田环境议事会”等方式倡导文明赏稻,以自然教育唤醒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

守住稻田,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守护共同的文化记忆。周屋联动党员、老干部、乡贤、志愿者等,共同研发了“周游稻乡”文化旅游路线,将社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导赏路线设计中,还培育了10名金牌导赏员,提供导赏服务,讲好周屋文化故事、美丽乡村故事。

稻田观察记

一颗稻谷种子要经历怎么样的生命旅程才能成为饭桌上的一粒大米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拥有市区面积最大的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农田的周屋,留住了宝贵的农耕文化,留住了人们“舌尖上的乡愁”。“东莞东城”特别策划“稻田观察记”系列,微观周屋水稻的一生,以展示周屋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对粮食的珍惜,对收获的感动,对乡愁的寄托。(供稿/供图东城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