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南沙:夯实海洋经济生态底色,建设“宜业宜居”滨海生态新城

发布时间:2024-07-15 15:20:1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报道)广州南沙拥有深水良港和绵长海岸线,海域面积337.7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03.03公里,发展蓝色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南沙区紧紧把握国家高规格出台的《南沙方案》,以及《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前所未有的“蓝色机遇”,明确南沙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严格守好海洋保护的大底线,积极做好海洋经济的大文章。南沙区坚持陆海统筹、海河同治,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以《广州市南沙区2023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南沙区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及总氮减排方案》等一系列污染防治方案为抓手,强化生活源、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南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基本完成排查工作,共发现入海排污口247个,具备采样条件的排口尽悉采样,并同步更新入海排污口管理工作台账及系统,排污口排水均符合广东省一级标准。深入推进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管理工作,形成设置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监督完善的入海排污监测监管体系,推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岸滩环境整治维护。加强岸滩垃圾日常保洁,在天后宫岸滩外围设置防护网,避免海洋垃圾进入岸滩区域,强化岸滩卫生巡查,增设卫生提醒标识牌及文明提示,确保岸滩区域干净整洁。推进落实海漂垃圾治理监管长效机制,据了解,1-4月南沙区共派出水面保洁人员10.55万人次,监督巡查人员1.6万人次,出动船只5.61万艘次,共清理水面及岸边垃圾0.968万吨。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与应急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海上联合综合执法行动,重点在狮子洋水域和蕉门水道进行巡查,打击非法采砂、倾倒废物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障近岸海域水环境安全。加强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投入使用穗港环保3号、穗港环保5号等清污防污船,增强对小虎岛化工园区的应急能力,降低了船舶、码头溢油污染的风险。

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示范建设。“美丽渔港”建设行动方面,南沙区在十四涌和十九涌共设立7个固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点(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收集点),开展渔港内渔船生活污水及油污水回收服务。南沙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024 年底前将建设完成4个塘头小站和1个塘头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车间,完成9.16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美丽海岸”建设方面,南沙区建设了凫洲水道碧道、灵山岛碧道等滨海岸线景观提升工程,增加群众亲海空间。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完成南沙区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工作,通过2021-2022年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对南沙区近岸海域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底数,完成生物生态状况评估。完成南沙区沙湾水道及蕉门水道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工作,进行6个点位的摸底调查,获取水生生物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南沙区水生态环境数据档案,为南沙区“十四五”期间解决水生态问题、开拓治水新思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开展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对辖内红树林等主要海洋碳汇资源开展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掌握海洋碳库的规模、分布及固碳储碳“家底”,形成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调查成果。南沙区在本次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模式和开发利用路径,大力推动南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据悉,南沙区正有序谋划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持续提升“两山”转化反哺能力,结合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

下一步,南沙区将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打好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增强公众对亲海空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宜业宜居”的滨海生态新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共进的新发展路径。(供稿单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