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站上“智高点”!广州黄埔智能网联车产业风头正劲

发布时间:2024-05-29 14:29:0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张成 杨晨)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汽车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被重新定义,汽车智能化转型正在提速,智能网联车已在“风口”之上。

202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的小鹏汽车展示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202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来自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小鹏汽车宣布其研发的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预售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黄埔区智能网联车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如导远科技等,也带着自己的新产品亮相车展,赚足眼球。

作为广州汽车产业的重镇,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布局智能网联车产业,已聚集了智能定位、雷达探测、自动驾驶等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数十家。如今,智能网联车产业已成为黄埔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一条推动智驾走进现实的代码

走进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创芯科技产业园的广州导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导远科技”),能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区里看到大大小小各种“卫导+惯导”定位模块。这些模块可以让智能网联车感知到自己目前处于什么位置和当前的动态姿势等内容,实现自动驾驶,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小脑和前庭系统。而在这些模块中,一个稍显粗糙的盒子被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那是导远科技在智能网联车行业的第一个模块。

2017年4月,成立仅3年、员工不过10人的导远科技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原来是正在进行一项智能网联车测试的某大型车企通过搜索引擎发现导远科技具有卫导+惯导的技术解决方案,希望邀请导远科技到上海的园区参加路面测试。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和普通消费品不同,对安全、稳定性等要求极为严格,当时我们谁都不敢相信他们会来找我们进行合作。”参与了路测的导远科技工程师司徒春辉回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知道,这个活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

原来,项目测试的难点不仅要保证智能网联车在园区内道路上开启自动驾驶,还要通过狭窄的闸口和卫星信号丢失的地下车库,实现园区内的自动驾驶+地库泊车。前期,这家车企已经遍寻国内相关技术服务商,都无法在园区高楼遮蔽卫星信号的情况下精准定位地下车库入口位置,加上地下车库光线较暗及雨季等环境的影响,仅靠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视觉解决方案也败下阵来。更急迫的是,这个项目需要在当年7月进行审核。

克服这些难题的关键就在“卫导+惯导”,司徒春辉说,高精度惯性导航技术过去从未在汽车行业被运用过。当时业界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于智能网联车的价值。但是市场上国外产的高精度光纤惯性导航设备每台价格超过30万元,无法实现商业化。另外,在当年的技术水平下,“卫导+惯导”这对组合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累积误差成次方上升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测试车辆开一公里,误差就能达到十米,那智能网联车就根本无法落地了!”,关键时刻,司徒春辉脑子里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能让汽车感知到车轮的实时速度呢?”

智能网联车行业内第一条将汽车轮速计算加入“卫导+惯导”导航系统的代码就这样诞生了,它的出现瞬时将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的误差从每公里十余米下降到了厘米级。“而且这个误差被控制在一条水平线上,自动入库、自动泊车也就水到渠成。”司徒春辉说,最关键的是,这套系统将成本压缩至万元以下,此后几乎所有的智能网联车都采取了这套算法,推动了全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堆赋能智能网联应用场景的新技术

近几年,导远科技不断迭代升级的“卫导+惯导”高精度定位系统拉开了产品规模化上车的序幕,成为越来越多智能网联车品牌前装量产的选择。这也成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智能网联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写照。

2018年,导远科技获得了小鹏P7定点,成为其首个量产项目,帮助小鹏推出了泊得准、快、安全自动泊车功能,此后不断推动泊车功能场景覆盖率的极大提升。至今,导远科技已形成以MEMS惯导芯片为核心,覆盖IMU模组、GNSS模组、组合导航定位总成、姿态传感器、MEMS微振镜模组和激光雷达的产品矩阵。

另一家位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智能网联车知名企业——文远知行则致力于开发更多场景中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技术,覆盖了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自动驾驶货运车(Robovan)、自动驾驶环卫车(Robosweeper)、高阶智能驾驶(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等五大产品矩阵,提供网约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智能环卫、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

技术的创新同样是文远知行能够在智能网联车行业取得诸多成就之关键。其打造的自动驾驶通用技术平台——WeRide One,就是为了打造安全、稳定及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并将自动驾驶系统高效率、低成本地适配与复用到不同车型上,实现商业化运营。

事实上,在黄埔街头,已经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无人驾驶车辆往来奔驰。比如,市民可以通过“萝卜快跑”预约乘坐百度旗下的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波罗智行”)提供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的出行服务。

“智能网联车未来将实现‘车、路、云’一体,不仅是车会变得更聪明,道路本身也会随着传感技术的提升,变得越来越聪明。”广州市智能网联车红链链主企业高新兴科技集团(下称“高新兴”)高级副总裁吴冬升介绍说,在智能网联车这个领域,高新兴立足5G+V2X通信、人工智能、超高频RFID、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以系列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及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助力交通更安全、更智慧。

有别于小鹏汽车、文远知行钻研的高速行驶使用场景,高新兴研发的可自动行驶的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警用巡逻、安保服务和工业巡检等低速场景。高新兴的目标是,以自研“全栈式机器人云边端一体化平台”,实现人机共融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技术、跨域融合智能控制器技术、移动AI及人机混合智能技术、云边端协同计算及多机异构协同管控技术的融合。

智能网联车产业链催生协同创新

2024年,智能网联车行业正进入井喷增长期。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早在数年前就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工作专班,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辖内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开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场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导入。

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珍宝巴士、高新兴等区内企业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并且吸引了滴滴沃芽、AutoX等区外企业至黄埔区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工作,开展自动驾驶MaaS应用试点和5G-V2X车路协同的试点工作,已初步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智能网联产业生态。

从走访中来看,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交通路网车路协同智能化建设及道路测试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也繁荣了当地智能网联车的发展氛围。

广州瑞粤汽车电子创新园是一座专业汽车电子生态产业园,园内企业主要聚焦汽车电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园成立以来,已累计培育汽车产业企业200余家。

广州潮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潮派智能”)是产业园中一家从事汽车内部设备制造的企业。过去一直从事导航系统的开发。随着智能网联的发展,这家企业也逐渐转型,成为智能网联车“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者。

“现在我们的智能网联车智能座舱链接了全车十几个传感设备,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中央一套处理系统完成,需要的电能是过去的燃油车电瓶根本带不动的。”潮派智能总经理朱冠西说,看到这个趋势,潮派智能根据上游芯片厂家的技术发展做了同步开发,研发的新产品包括汽车后排高清大屏、高清流媒体后视镜等。能实现夜晚、暴雨、大雾天气清晰后视及50倍视野。

同样,该园区另一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广州四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四为电子”)则基于智能网联车和辅助驾驶等需求,开发了360°无死角的“透明车身”算法,帮助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实时、高清、可视化。据该公司总经理黄智介绍,该技术已打入国际市场,在雷克萨斯等品牌车型中使用。

别看这些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体量不大,但都已面向智能网联车,展开了协同创新,并产生了实际的成果。

把握技术变革、应用场景、运营闭环三大新机遇

——对话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冬升

如何看待目前的智能网联车行业发展?

吴冬升:智能网联汽车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这一点在2023年11月的广州车展和近期圆满落幕的2024年北京车展上得到了显著体现,各大主流车企纷纷推出了大量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车型。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代表了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范。它通过融合最新科技,推动产业创新,为汽车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价值生产能力。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遵循“车、路、云”一体化战略,其产业链不仅涵盖智能网联汽车自身的技术创新,更延伸至智慧道路建设、云端网联云控平台的完善以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强化,包括安全定位与网络支持等方面。

当前,智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相当规模,而高阶智能车的渗透率更是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潜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值增量将突破6451亿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跃升至20266亿元。

当前我国的智能网联车发展非常迅速,应该抓住哪些机遇?

吴冬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面临着三个核心挑战,这些挑战同时也孕育着三大重要的机遇,它们分别是技术的变革、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运营闭环的构建。

首先是技术变革,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正迎来新一代技术的全面爆发。中国智能网联车的“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不仅涉及智能网联车自身的技术革新,更涵盖了智慧道路、云控平台与云计算之间的深层次融合。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算力与网络分布的新一轮技术变革,需要全面考虑算力和网络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实现算网一体的工程化进展。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催生了众多颠覆性的应用场景,这些大模型与智能网联车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智能网联车的测试工作也日益重要,特别是依托于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的测试方法,能够模拟出真实的驾驶环境,为智能网联车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大幅提升测试的安全性和效率。

其次是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不仅涵盖了高速领域的自动驾驶场景,如Robotaxi、Robobus等,同时也广泛适用于各类低速自动驾驶场景,包括低速的自动驾驶清扫车、物流车以及高新兴推出的低速巡逻车等多种应用场景。智能网联车要在各类场景中与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物流运输等领域实现深层次融合。探索这些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既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如提升传感器精度、优化自动驾驶算法以及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等。同时,需要面对法律法规、公众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最后是运营闭环,有两个核心要素不容忽视。第一个核心要素是智能网联车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要素化,特别是如何产生可信的数据,是实现运营闭环的关键环节。需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智能网联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第二个核心要素是提供普惠服务,需要让智能网联车的价值被感知和接受。

黄埔作为最早开展智能网联车试运营的地区,需要做好哪些功课,以推动该产业在本地更好发展?

吴冬升:首先,建议黄埔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路线,推动区内各企业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黄埔区的各个企业应积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发展,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其次,希望黄埔区能积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推动产业创新与发展。例如智能网联汽车智算中心、仿真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在环测试(SIL)和硬件在环测试(HIL)平台等。这些平台将分别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模拟复杂交通环境的测试场景、软件性能测试与验证以及软硬件集成测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验证和优化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希望区内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研发到实际应用的多个层面和专业领域。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