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广东首个“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何以落户汕尾?专家为你解答

发布时间:2023-11-16 10:50:54 来源:中国报道

汕尾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新名片。(汕尾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报道) 日前,“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汕尾,这是广东省首个且唯一的报告文学创作基地,也是国内第二家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授予的创作基地。这将进一步助力汕尾文艺高质量发展,擦亮文艺金名片。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副会长李青松、李春雷、纪红建、陈启文,原副会长杨黎光,副秘书长张子影,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张健,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杨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李玉梅等文学作家莅临汕尾,开展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活动,致力于打造汕尾题材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讲好汕尾故事。

在专家们的眼中,汕尾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在汕尾揭牌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汕尾,是中国报告文学的荣幸,也是广大作家的荣幸

“海陆丰这块土地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彭湃的革命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深刻影响了我的军旅生涯和文学创作生涯。”徐剑表示,通过这几天的采访,专家团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里人杰地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在汕尾揭牌,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荣幸,也是广大作家的荣幸。作家们在海陆丰地区开展采风创作,一定能感受并挖掘出强大的人文力量。

张培忠:汕尾人杰地灵,既有英雄气,又有烟火气

“汕尾人杰地灵,既有英雄气,又有烟火气。从革命历史题材、乡村振兴题材到传统文化题材、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题材,汕尾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宝贵的资源。”

张培忠表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在汕尾创建,既是对这片红色热土、改革沃土的一种高度肯定,也是对挖掘报告文学富矿、打造精品力作的一种郑重承诺,可谓相得益彰,正当其时。

李青松:汕尾的“蓝”是自然的“蓝”,“青”是碧绿的“青”

“汕尾的‘蓝’是自然的‘蓝’,‘青’是碧绿的‘青’,这里的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并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完整的,富有自然气息的。”李青松表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汕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青梅之乡”陆河的果酒、油柑种植产业基地、“中国蚝乡”晨洲村等生态建设成果也让他十分难忘。

在采风过程中,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陆河田墩村油柑种植户的温情故事,以及汕尾渔港渔民坚持采用原始捕捞方式的举动,这种生态保护的意识特别让他感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情怀与态度,他也会结合到报告文学创作当中,展现汕尾的人文生态魅力。

李春雷:汕尾的故事需要让世界知道

“汕尾的故事需要让世界知道,而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我们要让世界走进汕尾,让汕尾走向世界。”李春雷说道。

“汕尾地区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也是完备的,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当具有特色的。”李春雷表示,汕尾地区的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汕尾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让资源变成资产。曾经人们口中的“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现在看来是一种创新要强、不甘落后的精神,这种状态是真实且生动的,也是汕尾人民富有活力与生命力的体现与象征。

张子影:汕尾是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库

“汕尾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人文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库。”张子影表示,在采风过程中她对晨洲村印象特别深刻,她特别感慨“中国蚝乡”的富足发展,这是一种天然的馈赠,同时也离不开村民的努力。

张子影表示,汕尾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地方,而这种“唏嘘”在现在看来更多是一种力量,一种属于革命老区的沉淀,体现在汕尾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奋斗,以及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当中。这种扑面而来的人文状态,是富足生活下表现出的安详的状态,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特别打动人的。

打造优势文艺品牌,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汕尾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宫红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旅游经典景区。

汕尾拥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稀有剧种,图为正字戏。(汕尾市委宣传部 供图)

汕尾拥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稀有剧种 图为正字戏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汕尾拥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稀有剧种,汕尾渔歌、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遗址不胜枚举,文化资源灿若星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此外,汕尾也是“中国散文诗之乡”“广东省戏剧之乡”“广东省渔歌之乡”和“广东省小提琴之乡”,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社会文化题材,尤其是“百千万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重大现实题材创作资源,进一步拓展报告文学的创作领域。

汕尾的故事需要被发现,也值得被传颂。各位报告文学作家将带着他们兼顾深度与温度的精品力作,让汕尾故事传遍全国,走向世界。(供稿单位:汕尾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