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洲河效果图
东莞莞城,作为岭南文明的发源之一、东莞县城的所在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冲洗,莞城的历史沉淀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其实,交错的建筑中,走出过以清代名士张敬修、当代学术大家容庚等著名人物。随手一指,生活其间的老莞人,便能将一段记忆娓娓道来。
从城市原点出发
找寻东莞的记忆
城市记忆的碎片也如同散落的珍珠,亟需被串联,「东莞记忆」项目应运而生。
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涵盖了迎恩门、骑楼街、珊洲河等重要历史文化要素,建设内容包括迎恩门城墙纪念公园、莞城桥—振华路步行综合提升、F型街区改造及周边环境提升、珊洲河滨水文化带活化、和园文化展示区建设、道路改造工程、整体市政改造项目等。项目试图让千年古城被激活、被感知,恢复因水而生、滨水而兴的城市格局,让真实的生活回归。
因水而生、滨水而兴
让莞城水景记忆重现
依托阮涌和珊洲河的水运优势,明洪武时期迎恩门外就逐渐形成多处墟市。至清中后期开始“成行成市”,珊洲河沿岸出现密集的河岸商埠,形成“城外十二坊”。
清末民初,东莞县城西、北部的街巷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完整的商业贸易体系,尤以阮涌和珊洲河之间的街巷最为发达。然而,随着工业向农村转移,阮涌等大大小小的河道鱼塘由水变陆,珊洲河这一莞城曾经商贸水运的经济总动脉,也开始走向没落。
出门见水,是很多老莞人记忆里的城市面貌。「东莞记忆」项目尊重城水共生的历史格局,让城市兴盛的水陆关系重现。近期对珊洲河东段暗渠进行揭盖复涌,远期到涌全段复涌,让水系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打造兼顾水安全与水文化的滨水公共活力带。对于已消失且无法修复的历史水系,通过景观设计予以纪念。
例如,珊洲河一带将被打造成滨水文化带,行人于珊洲河畔或慢行或停留,可以遥想当年摇着小艇做买卖的水乡人,珊洲桥边人声鼎沸,赶圩时莞人如织。改造后的珊洲河河畔将成为尺度宜人的滨水空间。人们在潺潺之间,唤醒莞城水景记忆,遇见理想诗意生活。
再如,因阮姓居民聚居水岸而得名的“阮涌”——现在的阮涌路——将在街道上以浅浅的水渠、绿荫,结合街道历史地刻的方式,纪念这处曾经的重要河道,唤醒对城市水脉的记忆。
活化砖瓦下沉睡的历史
让千年古城可感知
尽管明代以来城内作为公共中心、城外作为商贸区的功能格局得以保留,历史文物也有所遗存,时代的层积还是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难以被感知和辨明。东莞县城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如今其他城墙已经毁圮,迎恩门(西城楼)是仅存的一座。
自洪武年间,迎恩门就伫立此见证城市的变迁,但四周被车行道路环绕,成为了一处难以接近与停留的“盆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高大的城门,也在四周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孤立单薄。
为了让历史重新被感知,设计师通过取消城楼两侧的车道,将其变为步行广场,让市民能更好地停留;其次在城门两侧,以景观的手法新建城墙构筑物,延伸城门体量,扩大视觉影响力,让城门不再孤立;最后是将公园划分为历史地貌、城镇遗痕与现代公园三个主题分区,讲述场地不同时期的故事。
曾经,人们通过厚重的城墙抵御外敌,未来,城门两侧新建的城墙构筑,则将以开放的姿态,为市民提供拾级而上,登高望远,重新了解莞城历史的机会。
用空间表达时间
让骑楼重新活化利用
作为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的改造与活化,框定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阮涌路这四条骑楼街,是对明清时期以来“城外十二坊”商贸繁荣生生不息的纪念。
典型近代骑楼街屋立面分底部柱廊、屋身、顶部檐口与山花三部分,但每个时期骑楼建筑立面构成和建筑性格都不一样。近代的商业骑楼的装饰主要集中在山花与前廊,图案繁复,外廊与阳台形成的立面凹凸虚实;人民公社时期则形成对称的三开间立面,以开间尺度及虚实变化凸出心间;改革开放后还出现了水平长窗、转角阳台。
历史层层叠叠,骑楼成为现存记忆连续体。针对骑楼的立面改造,是既审慎又突破的。无论在修缮材料还是修缮思路上,都既不保留残状,也不追求簇新,而是尊重老城记忆,为历史年轮增添新生的印记。改造后的骑楼就将用空间表达时间,展现自近代至现当代的完整历史,“立新”而不“破旧”,新旧共生塑造街道风貌。
正如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所言,“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1979年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换句话说,建筑基本的行为是了解场所的“使命”。因此,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东莞记忆」不仅看见建筑的斑驳,更想从历史中找寻和留存老莞城内在的生活美学。
剥开古城的肌理,会发现大西路、振华路、中兴路等街区上的骑楼,造就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联结。“下铺上居”、并肩交错的传统空间格局里,一间间老字号承载着老莞人的往事记忆。旧时的市井生活在舌尖流转,绵延的烟火气息于光影中氤氲。
结合中兴路等街区未来的业态规划,将这些传统尽可能保留,并植入新玩法。那些看似寻常的铺面、味道、身影,互有人情往来,各自承载乡愁。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