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英才萃集,共办国际盛会。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于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广州南沙、广东江门和中山等大湾区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由国际合作中心、太和智库、香港数码港等协办,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香港人才集团以及深圳人才集团(鹏崖国际人才集团)承办,得到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媒体以及各兄弟协会的鼎力支持。
(主办方供图)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国各地区“抢人才、留人才”的全球博弈正全面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积极配合国家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把握香港和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
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及专家近百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为论坛致辞——“英翘萃集,硕划同商”。财政司长、立法会主席、行政会议召集人、13位局长及部门首长、入境处长、输入优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主席、澳门特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全国人大及政协常委、香港各大学校长和马来西亚公主等国际组织代表都挥毫题词,为论坛锦上添花。
携手三地,共话人才协同。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致辞时强调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引进优秀的人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机会,加快相关生态圈的发展。
陈茂波司长表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不同的经济体都在力争高质量的人才和专业人士。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兄弟城市也要从国际人才争夺战中突围而出,才能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乐意跟大湾区的各个兄弟城市携手并肩,在人才发展上加强协作,让人才助力彼此的发展,为湾区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致辞时重点强调了“高才通计划”的特点、优点以及挑战。他说“高才通计划”有着确定性、透明高效和快速的特点;也有很多优点,诸如人群年轻化,可同时申请配偶和子女来港,所以其带动的力量非常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他期待未来能用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城市、国际大都会这特点,引进更多国家发展需要的不同人才。
南沙区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先生在致辞中提到,香港和南沙是湾区人才创新发展的缩影,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推动大湾区人才融合发展的优势明显、东风已到、万事俱备。南沙将与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城市深化交流、携手共进,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论坛组委会会长、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表示将继续努力践行协会宗旨,并以举办人才峰会为契机,积极向特区政府谏言献策,希望特区政府在即将公布的司政报告中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的同时,着重关注聚才、用才和留才相关措施,让人才引得来、聚得起、用得好、留得住,真正做到凝心齐力引才、聚才,多策并举用才、留才,积极促进海内外人才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吸引并留住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为香港湾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面向世界,奏响南沙乐章。本次论坛共分为三个主题论坛,其中,主题三由南沙具体承办,围绕“共建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示范区”,设置主题演讲、政策发布、榜单发布、香港人才集团启动仪式、圆桌论坛等环节。
国际视野引领人才协同共识。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发表“深化人才协同 共建人才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提出“铸就区域强大生命力,人才协同是关键”,引起广泛共鸣,提出南沙将继续聚焦协同向心力、政策吸引力、平台凝聚力、环境软实力四个方面深化三地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景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冼汉迪、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创始人肖国伟等三地人士围绕“共建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示范区”发表精彩演讲并激烈讨论,特别是部分论断立足国际视野多角度展现南沙魅力,凸显了南沙创新创业的无限机遇。
面向全球重磅推介人才新政。首次在境外展示南沙1个核心政策(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3项支撑性措施(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人才培养)、N个领域专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金融等)的“1+3+N”人才政策体系,并重点推介发布“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面向全球英才提出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等九大行动,吹响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南沙号角。
携手港澳首次发布人才榜单。首次以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名义广泛征集粤港澳三地的国际高端人才需求,打造一站式信息化招聘平台,并联合三地代表共同发布引才榜单。
本次共有来自港澳及南沙的62家单位发布162个高端人才需求岗位,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需求总计548人(其中,香港共发布38个岗位招聘245人、澳门13个岗位13人、南沙111个岗位290人),切实推动实现携手港澳面向全球联合引才。
本次论坛由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承办,是推动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的重要一步。(开发区人才局供稿)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