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黄江叶远航:从残疾人逆袭成模具工程师

发布时间:2023-09-06 08:54:3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黄江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报道) 东莞市黄江镇长龙社区的叶远航生于1977年的一个冬天,因为隐形基因遗传问题,这个婴儿落地便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他是一名先天性听力残疾患者。

他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年度,对于“残疾”的认识是十分局限的,父母认为这个孩子就是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是有缺陷的。康复这一概念远远未能普及到当时的每位残疾人,叶远航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期。

01求学困难

小学期间,普通教育的模式让他倍感吃力,没有康复治疗和特殊康复教育,唇语和肢体语言是他理解外界的桥梁,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对其特殊照顾,因此叶远航连基本的识字都有限,而书写是他向外表达的重要方式。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放慢速度迁就他的障碍,他的求学生涯处处都是障碍,他无法像其他健全孩子一样习惯普校教育,磕磕绊绊地读完小学后,便不再接受学校教育了。

02就业碰壁

叶远航的就业也是不顺利的。因为身体残疾,大部分企业不愿意聘用他,他像大部分残疾人一样,进入边缘或次级劳动力市场,选择从事工资收入低、工作稳定差的非正规就业,16岁的叶远航经过家人介绍,才进到一家小玩具厂里面任职扫地、打杂的工作,收入低下。

03旭日东升

他在教育、就业甚至生活上一直未被平等对待,无法正常享受健全人享有的相关生存权利。叶远航曾一度以为,这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这辈子也许就这样了。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认知的变化以及政策改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实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生存保障型残疾人政策、社会融入型残疾人政策再到权利救济型残疾人政策,从“生存”到“融入”,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完善与发展,代表社会对于“残疾”这一认知的巨大进步: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这种代价不是个人问题,不应由残疾人个体独自承担,而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由政府代为履行。

伴随社会认知与政策的改变,叶远航获得了一份早就应该获得的就业“权利”。2003年,26岁的他,获得了东莞市维升电子制品有限公司一名流水线普工的就业机会。

(黄江供图)

04抓紧机遇

这个就业机会,来之不易,也让叶远航倍加珍惜。

尽管沟通困难,他努力与其他同事打好关系,同事们都能主动照顾他,在沟通中尽可能放慢语速,他感到了这个企业以及同事对他的善意,让他更有动力。叶远航用了半年时间,从一名不熟练的普工生产者,到熟练操作整条生产线,他顺利且超纲适应了生产线普工身份。

05自强不息

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而停止步伐,他在生产线中盯上了技术岗位——模具技术。由此,他每天抽出时间,去向模具师傅学习如何制作各种模具。模具师傅发现叶远航对于模具图纸特别有天赋,对于很多复杂专业的图纸,在基本学习后能够迅速学会观看,模具师傅向上级反馈了叶远航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做出一个决定:给他学习的机会。

显然,叶远航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不仅向模具师傅学习简单的入门知识,对于师傅提供的其他学习途径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量。同时,企业的内部培训也向叶远航提供了机会平台,他能够和其他模具产线的同事一样,享有学习和晋升的机会。

20年来,他从一名流水线普工,逐步晋升为一名模具工程师。

06生活辜负了我

我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尽管身患耳疾,最初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叶远航依旧坚持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他坚持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自律的生活习惯让他充满精气神,尤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气神。他的积极乐观俘获了妻子芳心,两人组建了美好的家庭,育有两个孩子。叶远航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两个孩子深受父亲的人格品质影响,都成长得十分优秀。

07幸运与努力

叶远航是幸运的,更是努力的。他虽然无法依靠耳朵听到外界声音,但他一直努力拥抱这个世界。他热爱生活,朝气蓬勃,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我。他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地提升自我,勤于好学,不断寻求突破以实现更好的自己。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职业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比许多人都要努力与强烈。

叶远航说:“上天还是公平的,最后还是给了我一块敲门砖让我拥有了追求职业的机会。我很满足生活的状态,但我依然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叶远航的精彩人生,是1%的机遇与个人99%付出的结果。我们希望有无数个“叶远航”涌现,让“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发展目标得到实现,让每位残疾人同样拥有与健全人公平竞争的就业能力,人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供稿单位:黄江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