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东莞记忆”在莞城“很暖”

发布时间:2023-09-04 11:05: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莞城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报道) 近日,“东莞记忆”在莞城做的两件事,被东莞人特别是莞城人津津乐道。一些街坊直言“树旗帜、开大门,看着普通的做法,展现出的是一支有高度有温度的队伍,更透露对项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高标准打造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8月25日,莞城街道东莞记忆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临时党支部、莞城街道党工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正式揭牌,标志着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这是体现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莞城街道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助力项目加速高效建设的有力体现。据介绍,“东莞记忆”项目的核心区域位于莞城历史资源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片区,承载着许多东莞人的记忆和乡愁。去年11月,“东莞记忆”项目立项。今年6月6日,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在莞城正式动工,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建设用时半年,开启了东莞历史城区活化的首例,更备受各界关注。

其中,项目首开区投资金额约13.3亿元,建设内容与范围包括:迎恩门及记忆墙工程、莞城桥——振华路步行综合提升、F型街区(中兴路、大西路、振华路、阮涌路)改造、珊洲河滨水文化带活化、和园文化展示区建设、市政道路改造工程、F型街区周边节点立面整治及综合提升以及整体市政综合改造等。作为老城区,莞城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建筑破旧化等问题,这是莞城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短板既是差距所在,往往也是潜力所在。”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直言,要通过“东莞记忆”、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动工建设,向外界充分展示莞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预期。特别是要结合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电商孵化等对土地要求不高的创意文化产业,让“文化+”新业态逐渐成为莞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莞城供图)

“项目首开区莞城,是东莞人的记忆乡愁所在,街道上下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视,对指挥部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莞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莞城街道东莞记忆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7名,来自莞城街道不同部门,他们将在项目立项、工程建设、统租拆迁等工作中共同奋战,以临时党支部成立为契机,积极发挥党员带头奉献、拼搏作为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莞城街道积极创建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镇提升”示范镇街,其中高标准成立东莞记忆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是党建赋能的重要抓手,是以党建凝聚各方力量,强力推动该项重点工作提速增效。同时增设指挥部为莞城党校现场教学点,让党员干部亲身触摸莞城的发展脉络,为他们注入“未来可期”的“强心剂”,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为提升“东莞记忆”项目的活化利用质量,进一步吸引居民参与到议事中来,获悉民情民意,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日前,位于东莞记忆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一楼的“东莞记忆”街坊议事厅正式开放。逢周一、周三下午,议事厅专门安排倾听员,通过面对面聆听,心贴心沟通,耐心倾听居民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希望通过你一言我一语,收集和凝聚街坊对“东莞记忆”项目改造的意见。作为一个公共空间,议事厅追求的是希望留住每一种声音,让这些声音交汇碰撞,讲出东莞的将来和新的可能性。同时,还会将收集到的诉求和意见进行分析、梳理,通过留住每一种声音,更好地留住乡愁,助力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有意思的是,为便于大众了解“东莞记忆”项目,街坊议事厅内还进行了精心的场景布置。从千年莞城的格局演绎出发,将规划更新的设计思路、落地计划及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一块块展板向市民娓娓道来。

“许多人为了生活都在那些老街边摆摊,那些经历还历历在目。虽然那时候没有这么富足,但是真的很有人情味。”莞城老街坊姚伯驻足在老照片墙前,回顾起年轻时的旧事,也提到了对未来的期许:作为东莞人,看到东莞这些年的变化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也很期待莞城的新景象。

据了解,一直以来“东莞记忆”项目都非常注重与公众交流。此前已举办数场公众咨询会,期间莞城街道办事处代表、莞实集团代表、社区代表、老字号商户代表、业主租户代表、社会人士、项目代建方东莞万科代表等齐聚一堂,各抒己见,表达对莞城未来的期盼与希冀。(供图单位:莞城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