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巩固和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花都区坚决守牢底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947.73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考核位居全市前列,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科学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制定《广州市花都区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政策文件,明确建设布局、标准和内容,规范项目从前期设计到验收评审等各项程序,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科技示范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宜机、绿色、智慧农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镇街政府为主体、区直相关部门协作、全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实施“月度例会”“督查通报”等工作制度,强力协调落实项目选址、现场勘测、规划设计与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引进社会资金,推动示范创建
积极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众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近三年累计获得社会投融资约2068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排灌渠道、田间道路、高效节水、培肥地力等建设内容,破解了高标补助资金“孤掌难鸣”局面,提升了高标准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创新示范点建设,在示范点内布设70座频振式杀虫灯、农业气象站、太阳能AI智能农情监控设备、水肥一体化设施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基地环境信息、作物生长和病虫害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及灌溉和施肥等作业的远程、定时控制,目前已建成“智慧农田”2285亩。
加强长效管护,充分发挥效益
花都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制定《广州市花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方案》《广州市花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资金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等,健全长效管护制度,做到项目建后“有人管、有钱管、管得住”。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推动耕地质量建设,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作用,不断巩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果,确保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目前,花都区正大力推进2023年度3个共计3145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继续以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将饭碗端牢端稳;同时,立足资源禀赋持续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升级,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