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饶平黄冈镇“稻花虾”试点基地首季稻谷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23-07-26 09:02: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饶平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报道) 7月24日下午,黄冈镇委书记沈吉蕊带队深入田间地头,组织镇村干部到狮头寨村“稻花虾”试点基地帮助农民一起抢收水稻,力争在台风极端天气来临前收获“稻花虾”首批硕果,最大程度降低农民的损失。

近段时间来,黄冈镇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试点开展“稻花虾”稻虾共生养殖模式,通过引入先进水产养殖技术以及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打造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助力黄冈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推动“稻虾共生”试点开展。狮头寨村原有38亩耕地种植桉树,为恢复耕地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通上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配合开展退桉还耕。为进一步恢复耕地功能,狮头寨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与资金,投入80多万元对周边区域排灌沟渠进行全面更新改造,积极开展土地平整和沟渠修复。同时,狮头寨村及驻队工作组主动上门与群众做工作,动员探索开展“稻花虾”新模式,通过“镇部门向上联系、村委会横向沟通、农户细作耕耘”相结合,打造“稻花虾”试点基地,探索农业增收、产业富民的新途径。

创新技术助力“太空种子”生根发芽。选定“稻虾共养”耕作模式试点后,镇村多方了解“稻虾共养”种养技术,镇村民三方摸索“稻虾共养”的门道,利用水稻和虾的混养实现良性循环。通过综合比对,最终选种经太空培育的高产优质水稻种苗“Y两优1378”并投放近35万尾罗氏虾淡水虾苗。“稻虾共生”特殊种养模式,发挥共生互利作用,稻田可以为虾提供天然饵料和遮阴栖息地,而虾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水稻天然的有机肥,形成“稻为虾供饵,虾为稻供肥”的双赢局面,实现“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

示范带动力促“乡村振兴”创新发展。一地双用,一水双养,一田双收,通过“种养结合”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栽培出天然无公害、绿色高品质的优良水稻,在提升稻田综合效益的同时有效缓解粮渔争地矛盾。狮头寨村“稻花虾”试点基地已取得初步成效,经验可传播,模式可复制。接下来黄冈镇将培育放大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生态种养先进经验,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打造出村民集体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供稿单位:饶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