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增城约5093公顷早稻抢收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7-22 09:42: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盛夏时节,增城区约5093公顷水稻迎来成熟收获期,今年预计产量2.76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田间地头,稻浪欢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在中新镇坑贝村,农户正在收割水稻。

农机“合唱”夏收进行曲

近日,在小楼镇西境村,水稻稻穗饱满,多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忙收获。有着10年水稻种植经验的种粮大户周远明今年在小楼镇腊圃村和西境村共种植了约33公顷早稻,目前已经完成80%的收割工作。

“现在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基本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周远明说,自2017年起,他就开始使用大型拖拉机“耕”、插秧机“种”、收割机“收”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在2019年,进一步使用无人机为稻田施肥和防治病虫害,逐步实现“耕、种、防、收”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种植不仅能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还能助力水稻种植增效提质。今年,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动农机装备应用,宣传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确保春耕不耽误农时,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现在正值台风频发期,要及时做好早稻抢收工作。如果需要技术帮助,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安排技术专家到现场为你们解决问题。”在中新镇,该镇农业农村办“轻骑兵”深入田间,开展农技服务,围绕水稻收割的技术需求,为农户提供及时帮助,保证水稻高产高质。

为了确保粮食增产提质,今年增城区成立了2023年增城区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组织6个小分队深入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制定发布《关于抓好2023年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增城区水稻关键生产环节管理技术要点》《广州市增城区2023年水稻生产灌溉用水测算表》等文件通知,多措并举抓好农机农技服务。

落实惠农政策强农富农有保障

“有了惠农政策的补贴和支持,现在种粮更有底气,好政策就是一颗定心丸。”种粮大户周远明表示,在政府的惠农政策和技术指导帮助下,使用农业机械耕作让稻谷品质有所提升,“今年的稻谷全部很饱满,长势喜人,总产量可达到50万斤,早稻整体实现增产增收,预计每亩比去年增收70至80元。”

据了解,今年增城区抓强粮惠农政策,确保种粮农民挣钱得利。在早稻生产期间,增城区汇编农业生产强粮惠农政策,于1月份通过报纸、小册子、农村广播、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到镇、到村、到户。例如,今年小楼镇积极鼓励发展种粮大户,2023年早造种植水稻1公顷以上(含1公顷)的承包经营户72户,种植面积约567公顷;2023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44289.15元,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38196元。

此外,增城区还组织种粮生产经营主体举办惠农政策宣讲和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在朱村、派潭、正果、石滩等镇街建设4个千亩春耕生产示范基地,多措并举确保惠农政策落地有声。

抓高标准农田根基确保良田粮用

为确保夏粮增产丰收,增城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约27533公顷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约1533公顷,合计约29066公顷,并建立了增城区“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打造数字化高标准农田。

近日,位于派潭镇高埔村的南方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内,稻穗金黄,泛起层层稻浪。一株株稻穗饱满结实,田间一派丰收景象。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浓郁的稻香也四散开来,漫于稻田之中。该基地的实施主体——广东南方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基地内水稻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目前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

“为了提高早稻的抗灾能力,我们选择了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十九香,尽管今年收割季遇到了台风天气,我们的水稻仍然处于较好的状态。”该公司水稻技术顾问肖霞钦表示。

高标准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增城区还将继续不断优化高标准农田的布局、持续扩大规模,推动增城农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