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退役伤残军人张海明:海明窑鸡,照亮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07-13 09:50: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报道) “只要自己不消沉,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时至今日,48岁的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退役伤残军人张海明说起过往,平静而自豪。

“右眼坏了,还有左眼”

过往中最难以忘记的是1994年的冬天,19岁的张海明遇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坎。

原来一年前怀着一番理想欣然应征入伍到解放军某部警侦连的他,在这个冬天连队训练期间意外撞伤右眼、被评定为八级残废,从此本该五彩的青春刹那间只剩下了黑暗。

“想起以前那些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们是十分幸运的了”。连队指导员郑忠同志知悉情况后耐心开导他,战友们也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迷茫低落的张海明终于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右眼坏了,但我还有左眼!”此后训练场上多了一个用左眼瞄准训练的身影。

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练习,张海明终于学会了用左眼瞄准射击并且成绩在合格线以上。“这让我看到了以后生活的希望,我坚信只要努力付出,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

筚路蓝缕,好人有好报

1995年12月份,张海明服役期满回到家乡。村里的条件艰苦,家里更是捉襟见肘。当时镇政府出于对伤残退伍军人的关心,给张海明安排了工作,但时值国家经济转型时期,工作单位不景气,发誓要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张海明只能自谋出路。“没学历、没技术、没工作经验的伤残退伍军人,想找份工作确实困难。”种菜、养猪、做小贩等等,张海明早出晚归,但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生计。

2003年张海明结婚后,连外出打工钱都没有的夫妻俩只能将三十多亩自留山进行开垦、借钱种上果树并养殖家禽。同时,他还卖起了猪肉。结果2005年时因一位老主顾赊账7000多块没能还上,张海明又进入了负债状态,卖猪肉“事业”黄了。

正在发愁时,“闲下来”了的张海明主动帮忙修缮漏雨的公家老房子,发现不远处的山头有很多被烧过的树木,在征得主人同意后,张海明上山砍柴卖柴,最终还了债,还在村旁的临时农贸市场租了个档口,办起了活家禽批发部。通过批发部,张海明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做好事让我渡过了这次危机,所以往后我更加乐意做公益了。”

2011年冬,由于市场开发,返还给张海明家的地皮,可以建设临街门店,但至少需要200多万元资金。这个数目对他当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好在一个建筑商了解到张海明是退役军人且一向都诚实守信,经过彼此接触后,答应并签订了全额带资建设。

竣工后,2013年初张海明除了将部分门店出租,剩下的经营起了批发零售茶烟酒的海明商店和中小学生跆拳道培训班。经过不懈努力经营,不仅还清了所有建筑工程款项,还在2017年冬把海明商店扩大成土特产批发部,把跆拳道培训班扩大成综合艺术培训机构。

活鸡变窑鸡,绝境逢生

本以为生活就要火红起来了,结果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海明的9个培训班都停了,商店准备的几万块年货只能腐烂到丢掉,养鸡场里一批5000多只待出售的鸡也遇到了销售难题。“每天没有任何进账,但月支出近10万块,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情急之下,张海明想到把活鸡做成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窑鸡来卖。

初试心里没底的张海明第一天只做了一炉有16只的窑鸡,然后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广告,68元一只并且送货到村口,正好符合疫情下没法出村买东西的人们的需求,16只当天卖光了!看到了希望的张海明于是第2天做32只,第3天做48只……就这样一点点加大数量,同时把培训班老师、商店员工都叫来一起杀鸡送货。

虽然当时的窑鸡也只是给鸡抹点盐和酱油来烤,技术上并不是很专业,但是靠着做一只就立马送一只的“新鲜劲”,顾客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最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5000多只鸡全部售罄!“虽然当时每天累到腰都弯不下来,但是非常开心。”

解决此次燃眉之急后,张海明决定把做窑鸡发展成事业,走专业化道路。为此,他购买了智能电窑设备,一改此前挖地炉用柴火烧的做法,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成本(柴火费是电费的30倍),还能精准控制温度、时间,产量更是翻番。同时,在尝试了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等近20个品种的鸡后,张海明最终选定了口感最好的黑凤鸡作为原料,并对其大小胖瘦、饲养方式等都有严格框定。“太瘦了会柴,太油了还得先去油。”

更别具一格的是,张海明在向好多老人、前辈取经后,就地取材,使用味甘性平的本地五指毛桃及天然香料进行腌制,以解决广东人担心吃鸡肉多会“热气上火”等问题。至此,色泽金黄、肉质鲜美、香气诱人、营养丰富的海明窑鸡形成,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此时张海明还没有解决最大的痛点,即窑鸡无法长时间保存的问题。为寻找解决之道,张海明不断外出学习交流,还参加了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举办的2021年广东省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双新双创培训示范班。“培训班让我受益颇深,我结识了一帮良师益友,同时获得了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战指导”。同时借由培训班,他得到了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技术指导,历经三个多月的实验后,终于研发出了可以常温保存7天且同样美味的预制窑鸡,同时产量也从原来一天只能生产300多只提高到1000只。

此外,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组织下,张海明参加了2021中国·深圳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可口美味的窑鸡很畅销并获得了博览会上的首个且销量第一的订单——100万的订单!紧跟着张海明又参加了当年12月的深圳客家美食文化节,也是斩获销冠——4天销售了9万只窑鸡!同时,经由源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他还参加了河源市首届“工行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获得了现代农业组二等奖,海明窑鸡的影响力日渐提升……

如今海明窑鸡已经实现标准化生产,且每天销量至少在100只以上,但张海明没有就此停步,并且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免费帮助困难退役军人销售产品;组织白田村30多名退役军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多次牵头组织为患病困难战友和村民捐款;目前还在与5家困难家庭商议签订养鸡收购协议……“我的企业办好了,不会忘记需要帮助的战友和家庭困难的乡亲,也会给更多的乡亲提供就业机会。”张海明坚定道。(供稿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