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徐洁芹 陈文怡 许开颜) 7月9日-11日,“百年军校情 砥砺黄埔行”——黄埔名家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活动以黄埔精神为主题,邀请了著名油画家李节平、著名词作家车帅、著名音乐人王小淞等14名全国知名文艺家走进黄埔,来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实验室、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规划馆和新龙镇帝鼎荔枝公园等地,深度体验黄埔的人文历史、乡村振兴和创新成果,感悟新时代黄埔精神所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
全国知名文艺家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通讯员供图)
据悉,参加此次活动的文艺家将根据连日来在黄埔采风的所见所闻,创作油画、诗歌散文、歌曲、书法等一批具有黄埔时代脉搏和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继续推动黄埔文化繁荣,让历久弥新的黄埔精神在“到黄埔去”的新时代号角中激发出蓬勃力量。
黄埔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此次活动的第一站,知名文艺家来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穿过长长的走廊,流转于各个展厅中,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英烈画像,讲述着一个个革命英雄的事迹,闪耀着先烈们的精神光芒,穿过岁月,直抵人心。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国内唯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是传播革命历史、凝聚两岸情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在这里,黄埔精神历久弥新,闪耀着时代光芒。
“每次来到黄埔军校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陈春盛表示,“当看到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的信件时,内心十分感动,我们应该怀念革命先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这是一场‘初心如炬’的精神浇灌。”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沈苇参观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后对馆内“初心如炬”的字句深有感触,“革命先烈们不正如火炬一般,照亮着我们。”
当天,文艺家们现场观看了黄埔军校建校99周年主题宣传片《铭记》,聆听黄埔军校后人代表讲述先辈曹渊烈士、冯达飞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身为黄埔后人对“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黄埔精神”的感悟和体会,通过回顾先辈投身革命、浴血奋战、为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建立的不朽功勋,加深对黄埔军校99载栉风沐雨的追忆及对建校百年的期冀。
“历史应该作为出发点,在新时代要有新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葛水平表示,“作为后辈,要用我们的方式继续讲述先烈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百年来,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
“明年将迎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在此节点,邀请国内知名文艺家来到黄埔采风交流,希望深入挖掘黄埔精神的现当代意义,激励全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继续发扬‘闯创干’的开发区精神,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羿采妍表示。
圆桌共谈 激扬艺术华章
在圆桌座谈会上,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广州归谷科技园有限公司总裁范群、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高级副总裁吴成玲作为企业家代表畅谈在黄埔创新创业心声。艺术家畅谈“黄埔印象”,深入解读对新时代黄埔的认知和艺术创作形态下的黄埔形象,分享创作方向和灵感。
“第一次来黄埔,最突出的感受就一个词——创新。”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作词、策划车帅表示,从广州实验室的参观到企业家创新创业心声的分享,无一不显示黄埔是一座创新的城市,而这正与其歌曲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以前对黄埔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的老黄埔港的概念上,这次看到黄埔的变化非常大,很震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刘思东表示,此次不仅看到了黄埔在赓续红色文脉上的努力,也感受到黄埔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的实力担当。包括刘思东在内的20余名知名美术家将用画笔创作一幅“黄埔百米长卷”作品,讲述黄埔的历史、现在、未来,这将会是一份有着重要意义、沉甸甸的作品。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礼孩认为,科技创新是黄埔区的重要标签,如果通过黄埔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全息影像的方式还原黄埔军校的影像,对于全方位挖掘黄埔军校留给黄埔的遗产十分有利。
而对于黄埔的文化传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朱颂民则认为,年轻人是最重要的群体。“我最近参加某活动,发现很多年轻人连‘三元里抗英’都不知道了。我们谈百年黄埔军校,90后、00后又有多少认知?宣传方式要跟进,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下来。”
“黄埔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又集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118个院士项目、1423名高层次人才、38万多名大学以上学历人才,充满活力。”著名音乐人、南方音乐最佳创作人、华语金曲奖作者、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钟珊认为,这样一个“动感”的黄埔,未来应该在坚守中传承,在融合中创新,可以通过创作“企业之歌”,展示黄埔区企业创新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座谈的尾声,陈春盛、陈立华等名家现场挥毫泼墨,用一幅幅精美艺术作品与文艺家们的思想碰撞相映成辉,为黄埔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乡村振兴 展黄埔新画卷
七月的黄埔,骄阳似火,荔枝飘香,漫步在新龙镇帝鼎荔枝公园,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采荔枝、品荔枝、叹红茶,一幅生动的黄埔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新龙帝鼎荔枝公园,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猛介绍区精品农产品及乡村振兴成果,文艺家们以黄埔新品荔枝“新龙帝鼎”、“黄埔红”红茶为媒,深度体验黄埔的秀美山水、旖旎风光,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感受黄埔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激发创作灵感,以文艺作品讲述黄埔故事,展现黄埔时代风貌。
“要深入挖掘黄埔文化,不止有黄埔军校的红色文化,也可以将产业与文化联系起来,如黄埔荔枝文化深厚,荔枝种植的历史超过千年,可以将其作为黄埔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文化符号。”沈苇认为。
当前,黄埔区正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荔枝文化节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商标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农业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振兴笔村糯米糍、萝岗桂味、贤江双肩红等传统荔枝品牌,打造“新龙帝鼎”荔枝新品牌,以荔为媒,进一步提高黄埔荔枝品牌影响力,实现农产品品牌深化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黄埔乡村振兴。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继续以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团队优势走在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前列,以实际行动让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在新时代中“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谱写着“黄埔精神”的时代奋进之曲。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