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通讯员刘苏东) “大雨大雨随山去,日头日头照头来,阿爸去坑锄田角,我在田边来掌牛,快将禾苗莳落去,五谷丰登乐悠悠……”视频中,一位老奶奶头戴斗笠扛着锄头,身后领着4个汉服少年,边走边用大朗方言唱着本土民谣《农忙歌》,结尾魔性地配上一句“你们学识未啊(你们学会了吗)”,活泼可爱的形象和浓浓的乡音让大朗人倍感亲切。
这是由东莞大朗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方言民谣系列短视频之一,近日在大朗镇广为流传,视频中的老奶奶名叫黄桂娇,是方言民谣系列短视频中的“流量担当”,也是《老大(大朗方言,指上了年纪的老人)有嘢讲》防疫短视频中的主角之一。近日,笔者找到她,一访她在视频以外的故事。
防疫短视频让她走红网络
黄桂娇家住松木山村,现实的她与视频中无异,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奶奶,外表朴素,平易近人。老人今年已是80高龄,都做了外曾祖母了,但仍精神矍铄,非常健谈,一开口满脸堆笑,说话中气十足,笑声也是非常爽朗。
一直以来,黄桂娇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闲来无事就种种菜、搞搞卫生,喜欢去社工服务中心找其他老人聊聊天、打打牌,或者参加一下社区活动,安然享受着晚年生活。前年底和去年初,在社工服务中心的推荐下,她先后两次参加了防疫短视频《老大有嘢讲》的摄制,这两段本地话的rap“串烧”,累计播放量达230多万,让她迅速在网络走红,她也因此获颁“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宣传工作”荣誉证书。
这件小小的事情,在她平淡的生活里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让她着实兴奋了好久。黄桂娇打趣说,虽然当时她在视频里戴了口罩,但还是有很多人一眼就认出了她,天天在外面被人“老大老大”地叫,“那感觉,好像自己是个明星一样。”
“保护方言我义不容辞”
方言作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已经渐行渐远。在大朗,只会听不会讲大朗方言的本地青少年已不在少数,早已忘却家乡传统文化的人就更多了。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今年来,在大朗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的组织策划下,大朗融媒体中心以大朗中学退休老校长叶金镇著作的《大朗方言拾趣》一书为脚本,再次邀请黄桂娇“领衔主演”,通过方言说唱,配以情景表演和字幕讲解,将一首首大朗方言民谣在短视频中呈现。
目前,方言民谣系列短视频已推出4集,受到大朗各界广泛好评。视频中的黄桂娇非常热情活泼,连说带唱、边跳边舞都不在话下,时不时还要加点自己的创意进去。“我觉得拍方言短视频是非常有意义的,方言也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种,如果不加以保护,以后可能就没人会说了。”一辈子没读过几本书的黄桂娇,对方言文化的理解颇有一番见地。她表示,当得知要找她拍方言短视频时,她欣然应允,“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当然义不容辞,一把年纪了仍能有所贡献,我感到既骄傲又享受。”
人物侧记:
她是个乐天派,还是个热心肠
在周围人的眼中,黄桂娇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天天乐呵呵的,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但事实上,她曾经也是一个苦命的人——9岁时失去了母亲,带着3个年幼的妹妹又当姐姐又当妈;嫁人后,靠着搬砖担瓦的工作,把5个儿女拉扯大。“可以说,从小到老都没怎么好好休息过,直到儿女都成家立业了才能稍微喘口气。”黄桂娇说,如今的她子女孝顺、衣食无忧,曾经的苦难,也让她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事,她都能一笑而过。
因为过惯了苦日子,她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捡废品。在黄桂娇家的屋檐下和楼道里,堆满了她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废品。因为这事,她被儿女说了很多次,但她就是改不了。“那些东西虽然在垃圾桶里,但很多都还是可以用的,实在用不了还可以卖钱,就这么扔了实在可惜。”黄桂娇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曾经的艰苦日子。为了让儿女少说几句,她每次捡来废品都会认真清洗一遍,再摆放好。
黄桂娇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热心肠,就在前不久,她还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这名少年来自广西,今年16岁,三个多月前开始天天在黄桂娇家楼下“蹭WiFi”,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不吃也不喝。黄桂娇看他面黄肌瘦的样子,非常可怜他,便天天给他送吃的喝的。刚开始,少年只顾吃喝一言不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放下心理防备,向黄桂娇吐露了心声。
原来,少年自幼父母离异跟着父亲长大,父亲再婚后便对他愈加冷漠。今年辍学后,他被父亲带到长安的一家工厂工作,因为不适应,他经常与父亲争吵,后来索性离家出走,过起了流浪的生活。其间钱也用完了,身份证也丢了,都不愿回到父亲身边。
了解到少年的情况后,黄桂娇非常同情他,便把他接到了离家200米处的祖屋里与她的丈夫同吃同住,让女儿带他去补办了身份证,还先后帮他找了两份工作。“他才16岁,跟我的孙子同龄,实在于心不忍看着他这么流浪,希望能帮他走上生活正轨,也算做了件好事。”黄桂娇说,她曾表示愿意资助他回乡继续上学,但少年称已不愿上学。
目前少年仍在她家,已经住了一个半月了,在黄桂娇每天苦口婆心的“鸡汤投喂”下,少年已一改当初阴郁萎靡的状态,变得越来越阳光积极了。“婆婆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少年表示,接下来他将努力工作,不负黄桂娇期待,早日回报这份恩情。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