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余灿光) 5月7日7时许,桂城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小学老师反映,称有骗子混进其所在的班级家长企业微信群,冒充老师要求家长发红包交资料费进行诈骗。幸亏群内真老师发现及时,将骗子踢出群聊,阻止了家长上当受骗。
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22时许,“数学老师”突然在群里发布消息,要求各位家长以发红包的形式缴纳200元资料费。该缴费信息刚发出不久,立即有一名“家长”按要求发了红包。
几乎是同一时间,真正的老师看到聊天记录后赶紧发信息阻止,提醒家长们“不要发红包”。家长们这才得知原先要求缴费的“数学老师”尽管昵称和头像都和真正数学老师的一致,但身份确系假冒的,而且就连发红包缴费的“家长”也是骗子的托,目的是营造缴费场景,诱骗其他家长进行缴费。
骗子看着自己的一招“瞒天过海”被当场拆穿,气急败坏地在群里公然发语音辱骂老师,后被班主任清除出群聊,及时避免家长被骗。
那么,假冒的“数学老师”和“家长”是怎么进群的呢?民警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原来该班级企业微信群存在管理漏洞,没有设置群主审核同意后方可入群,且班级群中老师个人微信未规范,信息不完善,造成身份无法确认,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使其可以轻松通过搜索扫码混进微信群,并盗用昵称和头像施骗。
警方提醒:冒充老师骗家长的案件近期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大家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作“小儿科”。应不定时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