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年巨变】从全国最大工业基地到国际经济中心
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并提出上海要建设“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至此,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定位被夯实,并积极进行探索和艰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上海未来的转型发展和导向都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总结。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发展内涵
自上海明确“四个中心”发展定位以来,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清晰的产业框架相比较,国际经济中心发展内涵一直没有得到科学详尽的诠释,同时经济中心与其他三个中心又为并列的关系。因此,可以从城市功能和产业体系角度对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中心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这一概念根植于上世纪80年代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超越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引领长三角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低端制造为特征的“世界工厂”,迎合当前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是一个以新科技革命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进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城市及周边区域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拓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业务的综合功能中心。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突出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最大的变化是城市功能转型。从发展阶段来看,主要有三大阶段。
先是从远东地区金融、贸易中心转变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城市;之后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上海和周边城市快速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成为世界工厂;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上海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三大阶段形成两大转型期,上海都有突出的经验值得总结:
突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198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309.61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城市,但城市产业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加快改革开放,特别是借助浦东开发重大机遇,工业区成为上海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更新工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有力支撑起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中心功能的建设。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自贸区是中国经济在新阶段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试验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内,着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在传统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规划编制、制度体系、市场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在近些年的工作中,上海借助龙头城市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辐射力,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中亦开始强化自身的影响,这都将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身改革力度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度。
重视重大产业培育与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十分重视核心支柱产业的打造,特别是瞄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和市场需求,推进微电子和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先行业,并基于国内外市场的较大需求推进汽车产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等传统重化工产业的发展。
正是这些符合经济发展方向、技术先进、市场需求大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支撑上海强力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引领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工厂”,并迅速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p#副标题#e#
瞄准科技革命和未来机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上海制造业再次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也顺势推出。
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杨浦国家级创新示范城区等重点科技平台的建设不断推出,通过自主创新、科技突破引领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世界工厂”整体转型升级,代表中国占据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价值链高端,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最高使命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视当前工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来产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学判断,打造融创新、制造、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全球“智造中心”。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国际差距
与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乃至东京等城市比较,上海在产业结构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制造业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这些国际城市纷纷提出迭代转型的理念,推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关于国际城市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必然包括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域内容。
从Thinknow2018年关于创新城市100强的比较研究看,东京、伦敦、旧金山、纽约、洛杉矶、新加坡、波士顿、多伦多、巴黎、悉尼分列前十位,上海仅位列第35位,与领先城市的差距显而易见。
从经济规模看,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0133.86亿元,合计4536亿美元,位居亚洲城市第二名;亚洲和全球双料排名第一的东京GDP在2016年为9473亿美元,纽约为9007亿美元,洛杉矶为7531亿美元,伦敦为5188亿美元,芝加哥为4749亿美元,上海位居第七;第八名休斯顿为3940亿美元,第九名大阪为3877亿美元,第十名米兰为3783亿美元。
几组数据比较,可以形成以下三个结论: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城市的前列,初步建成为国际经济中心;二是尽管上海经济总量已具备相当规模,但距离顶尖全球城市的东京、纽约等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上海与排序后面几个城市差距很小,稍有不慎就会跌出前十。
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上海继续奋马扬鞭,以高质量发展来持续提升城市经济增长的活力。
纵观1978年以来的40年,上海经过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国际经济中心从目标提出到目前初步建成,但与顶尖全球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
未来发展中,亟待上海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为路径,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等为抓手,不断奋进、砥砺前行,力争占据未来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价值链高端,不断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功能,最终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