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通讯员潘玲) 近年来,东莞常平镇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东莞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过进一步完善智慧化基础设施、增强数字治理效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为常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新支撑。
“智慧教育”是“数字政府”民生保障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时代给予教育领域的命题。为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常平持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努力打造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的智慧校园,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学校办学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赋能学生成长
据介绍,作为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镇之一,常平坚持以智慧校园建设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通过开展“慕课”教学实践研讨、搭建智慧教学交流平台、“慧教育”帮扶结对、邀请专家现场“把脉指导”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2017年起,常平携手科大讯飞启动“智慧课堂开发建设与应用服务项目”,投资3132万元在全镇公办学校4—9年级建成220余间智慧课堂,完成全体教师、学生的智能终端配备,确保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此外,为鼓励民办学校积极参与智慧教育变革,市财政专项拨款帮扶民办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和提升,常青、崇惠、新朗实验、嘉华等学校利用510余万元民办教育财政补助及奖励资金,建成5个智慧教室,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学校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常平教育人走上了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切入点的教育改革新征程。
走进实验小学智慧课堂可以看到,每张课桌上都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授课进程,手指在电脑屏幕上操作着,聚精会神地完成课堂测试。老师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答题数据,并能根据答题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节奏。
据介绍,在智慧课堂里,讨论式、问题导向式、翻转课堂等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前,会将知识点录制成短小精炼的教学讲解微视频,并配以其他学习资料和进阶作业,通过学习管理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基于学习平台反馈的信息,详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通讯员供图)
“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时间分配得到了调整,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参与度也更强。”常平镇教育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镇财政将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继续投入1468万元推进与科大讯飞的合作,努力打造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的智慧校园。此外,镇财政还计划追加253万元作为“品质课堂”实验基地的专项经费,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
“慕课”丰富课堂内涵
成为教育改革重要引擎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慕课”成为教师开展智慧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
2016年,国家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变革实验。东莞率先推出“莞式慕课”实验计划,借着市拟建百所“慕课”实验学校的东风,常平振兴中学、实验小学、第四小学、常青、崇惠、旭升等6所学校同时被定为市级“慕课”试点学校,积极参与到了“莞式慕课”的探索实践中。
随着智慧课堂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常平在建设“品质课堂”、输出“莞式慕课”的常平范式上成效显著,教师参加市优秀慕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获奖30余人次,教师获奖率居全市前列。
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常平教育也走上了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切入点的教育改革新征程,在打造智慧校园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其中,振兴中学成功入选东莞“慧教育”智慧课堂(翻转课堂)试点校(全市仅10所),倾力打造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融合翻转的“智慧课堂”;实验小学健全了小学数学数字化资源库,制作出“云平台”简易操作手册,探索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结构模式,还获网络评比一等奖、全国 “翻转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第四小学案例获网络评比一等奖。
接下来,常平将不懈推动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学生互动学习、教师跟踪与评价为一体的高效课堂,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努力在学校管理、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评价模式等方面,交出属于常平特有的优秀答卷。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