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京东闪付”为现有金融体系带来挑战

发布时间:2017-08-17 08:24:0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近日,京东金融宣布旗下NFC支付产品——京东闪付正式上线。京东闪付是京东支付基于银联“云闪付”合作的NFC产品,除京东商城等线上消费之外,用户在银联“云闪付”POS机上亦可使用京东闪付。
 
    据了解,银联北京分公司与京东金融在此次的合作方案中采用了2字头编码方式来生成京东闪付电子账户。该编码仅是京东用户和其绑定的借记卡或贷记卡生成的签约协议号,用于在银联网络里识别交易受理方。而实际的支付扣款主体还是该协议号对应的银行卡账户。
 
    是否会给老百姓的带来误解和资金损失风险?
 
    “京东闪付”的出现是否会给老百姓的带来误解和资金损失风险?在8月11日的有问在线论坛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兴权对“京东闪付”进行了解读。
 
    他指出,京东闪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卡,只是一种互联网支付机构发行的支付账户,相对于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支付账户不得透支,不得出借、出租、出售,不得利用支付账户从事或者协助他人从事非法活动。其次,客户对此类支付账户上的资金余额,是以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名义而保存的,因此当非银行支付机构出现信用危机时,客户的资金安全受到威胁,并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银行卡则相反,银行卡的资金是以持卡人为单位保存的,并且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第三,支付账户的功能受限,除支付功能外不能够有其他功能,而银行卡的功能齐全。第四,支付账户定位于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因此大额支付受限。银行卡的支付额度不受此限。”
 
    “因此,非银行机构的京东发行京东闪付卡,的确可能会给客户带来误解和资金损失风险。” 曹兴权表示。
 
    首先,可能误导消费者以为京东闪付卡是银行卡。在外观上,京东闪付卡具有银行卡的形式,在国内功能上,京东闪付卡具有银行卡支付功能。其次,消费者难以区分银行卡账户和支付账户在资金安全上的区别。如前所述,支付账户的资金由支付机构直接掌控,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因此有一定风险。第三,京东闪付卡支付账户的业务中,虽然管理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对消费者进行明确提醒,但实际上此类提醒的实际意义不大,提醒义务的履行往往形式化,甚至被支付机构忽略。
 
    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沈阳还表示,国内民间金融还面临着一个新的系统性风险,即混业金融的风险。混业金融是混业经营在金融业的体现,即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混业金融下的金融监管分业模式难免会职责不明晰,更会缺乏有效性,形成监管的“真空地带”、给金融体系埋下风险隐患。
 
    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挑战
 
    京东闪付相比扫描二维码的支付方式,不仅省去了多个繁琐环节,而且避免了因手机没有信号而无法支付的尴尬。然而曹兴权表示,京东闪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挑战:
 
    一是可能给银行构成挑战。京东、银行都与银联发生清算关系;京东闪付卡、银行卡,都具有支付功能;消费者都是京东、银行的客户。但是,银行又不掌控消费市场资源。京东闪付卡市场份额的增加,可能导致银行市场份额的减少。最为重要的是,京东闪付卡可能抛开银行卡账户处理支付业务,银行可能完全脱离客户数据。
 
    二是金融体系可能面临消费者保护问题出现的挑战。由于形式上及功能上的混同,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京东闪付卡与银行卡。大量支付机构也与京东一样与银联合作推出这些虚拟卡,而这些机构出现信用危机时,问题将集中爆发。
 
    三是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遇到挑战。第一是消费者资金安全保障中,京东闪付卡开卡过程中支付机构的合同行为监管;其次,如果允许闪付卡不与网联链接而继续与银联链接,并且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不通过银行卡而是单独的支付账户,如何确保客户数据管理不出现垄断和其他非理性行为;第三,为减少支付风险,如何有效地将京东闪付卡限定在小额支付领域?是否适用穿透监管原则?第四,如何调解银联与银行的合同纠纷。因为京东闪付“四方模式”本身属于银联与银行的合同问题,由此可能带来合同条款纠纷。
 
    面对银联与京东合作是否会对银行零售战略布局构成威胁的问题,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沈阳表示,银行需要强调人力资源的适应性。根据德国管理学家、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的预测,数学和计算机专业是这次产业革命最为受益的两个专业之一。自然,依公司安排和业务实际需要,同一银行不同岗位对数学和计算机能力会有相应要求。“今后,银行的人工服务将更多服务于VIP客户,这是大势所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者陈一天则表示,随着无现金支付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也已经放在钱包许久未动过了,“钱”正在一步步完成从纸币到数字的蜕变,这就像纸币代替贵金属作为通货的过程一样。虚拟卡代替实体卡,我们也不得不看作是银行--这一存在了几百年的金融机构形式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形式的发展,时代的创新,也是大浪淘沙,是银行所不得不面对的你死我活的更迭。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