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东莞消委会温馨提醒:双11网购狂欢 下定“剁手”前先三思

发布时间:2018-11-07 08:24:03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 消委宣 报道)双11前夕,网购平台各种预付定金、优惠券、红包等主流大促活动已大行其道,立减、限时减、满减、叠加、秒杀等复杂规则和玩法,更让网友看着心悬,到底最后结算怎样算,优惠多少钱?网友们纷纷吐糟:现在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少见了,买个百来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

在此,东莞市消委会郑重提醒广大网友们:双11网购狂欢,低价背后往往隐藏诸多消费风险和消费陷阱。下定“剁手”前,先拨开价格“云雾”,三思“实用、质量、售后”而后行。

网购盛宴百变不离其中,说白了就是价格战,预售模式规则越来越复杂,让你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却足以促使网友早早地进入促销备战状态。例如,几号前下定金,定金双倍翻;优惠券名目繁乱,本店券、通用券、限时抢等等,有的可叠加使用,部分又不可以,等等这些玩法,双11“剁手族”们要抢年终优惠,得与卖家新优惠玩法斗智斗勇。根据往年网购投诉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消费陷阱:

一是预付定金有风险,易下难退。近两年,预付金翻倍几乎走进各大双11卖场,卖家抛砖引玉既能锁定客户又能攒人气。细看各大卖家的预售规则,大多不直接说明预付定金不退,如只提示“11月11日 01:00:00开始支付尾款,优惠券(预付金)只能在支付尾款时使用,运费、服务费均在尾款阶段支付”。

二是先涨价,后打折。在双11活动前,商家先提价,再推出预付或抵购券等优惠,实际售价可能略低,并没有宣传中的优惠幅度大,甚至明降暗升,消费者切勿被活动忽悠。比如去年网友反映一床套件,“平时售价499多元,满300减100,减后399多元;现在双“11”预定标价1299多元,满100减50,再加上各种预定减免,最终售价388多元,实际与平日仅仅优惠11元,消费者却为这11元绞尽脑汁、大费功夫。

三是低价招揽,实物与宣传不符。商家打出“亏本、只为攒人气”等噱头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与网页宣传承诺不符。比如虚假商品材质表述、颜色尺寸不符、夸大体感感受、隐瞒隐形收费等等。

四是超时、虚假发货。双11网购高峰时,因订单量大、物流超负荷等原因,付款时才发现平时承诺24或48小时发货,“双11”活动则10天、13天,甚至远超出承诺的时间发货或提供虚假发货信息,消费者以此申请退货难、遭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

五是自行设立退换货障碍条件。新《消法》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电商往往在网购过程中故意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提高销售商品的退换货门槛,自行在网页用不显眼的小字体限定退换货条件,比如拆包、试机不退等推卸三包和无理由退货责任,消费者稍不留神,误掉陷阱。当消费者购买到不满意的产品,要求退换货或者维修时,这些商家就以事先有约定,或包装破损等为由,予以拒绝。

六是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借双11网购大促销,不诚信卖家趁机兜售假冒、三无、品质低劣的产品坑害消费者。由于假冒、劣质产品因鉴定难和成本高,维权难度相对较大。

七是售后服务打折扣。1元、10元、“秒杀”等超低价购物,消费者血拼抢购,原以为大赚便宜,部分大件或易碎品拍下来发现却要高额运费,收货才发现不仅品质差,而且居然不接受无理由退换货。

#p#副标题#e#

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双11网购集中促销活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三思而行,做一个智慧型的消费者。

一是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购买前货比三家,充分考虑自己的消费需求,衡量价格优惠和售后服务的风险,详细了解营销活动细则后才下单。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在面对促销风暴时更要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

二是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网上购物要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高的第三方购物平台和网上店铺。不要轻易登录陌生网站,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正规网站网页底端都标有网络经营许可证号码、网警标志、以及工商部门红盾标志等,消费者可以点击进去进行查验,能够承诺先行赔付的购物网站可以作为首选网站。

三是要注意投递时限。由于双11购物量大,物流承运力有限,因此,部分商品的送货时间很可能会被拉长,对一些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和急需物品,建议消费者要错开这个时间段,确实避不开的情况下应事先与经营者声明,在网上约定并保存好记录,避免事后产生消费纠纷;同时,在收货时必须当场开箱验收,否则,签收后才发现问题就难以分清责任。

四是要事先了解清楚网店促销优惠内容和限制条件。在预付定金、领取红包、返券等优惠时,应特别注意适用范围、适用时限、优惠冲突等关键问题。“7天无理由退货”并非“7天无条件退货”,认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及商品完好的界定标准,以便依法维权。

五是要保留重要聊天记录、购物单据和订单信息。网购时消费者往往忽视消费凭证,网购消费同样有权利要求电商出具购物凭证,同时保留网上交易的订单等重要信息,便于主动维权。

六是当心陌生链接、钓鱼等非法网站陷阱。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轻信、接受任何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理由和要求,不要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短信中奖、馈赠等链接也不要随便点开,避免掉进钓鱼等非法网站陷阱。扫描二维码付款进,应仔细辨别,避免扫描非正规途径的二维码。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