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钟飞兴)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21年落实广州市重要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44个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7项激励措施。
黄埔区及区内单位和企业共获得15项督查激励,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其中,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区”这项激励中,仅黄埔区获得激励。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好、土地利用秩序良好且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区”这项激励中,黄埔区综合排名第一。
黄埔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广州科学城片区产业形态和城市形态迎来巨变。(李剑锋 摄)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区全力担当国家使命,聚力改革创新突破,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将督查激励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奋力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勇当先锋。
以激励强动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广州此次27项督查激励中,黄埔区是唯一“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行政区。这是广州市对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黄埔区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示范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该区累计引进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余个,IAB、NEM新兴产业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超50%,成为广州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区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迅猛,规模全市最大。截至2021年,以乐金、视源电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产值超1800亿元。当前,该区正在加快建设华星光电T9、创维超高清显示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引进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5G信息技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预计到2025年,该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城市大脑”数据中枢系统全面建成。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也是黄埔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该区长期致力于培育打造世界级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集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条。截至2021年底,该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集成电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黄埔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该区以大湾区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项目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企业80家,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当前,该区在知识城建设10平方公里集成电路产业园,加快粤芯三期等项目建设,布局关键领域,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化集群。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该区也正在积极强势布局,聚焦氢能源产业打造“中国氢谷”。小鹏乘用车基地、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现代氢能汽车相继落户黄埔,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据悉,根据广州市督查激励措施,2022年将优先推荐黄埔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重点推荐该区企业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银行联合组织的信贷项目,优先支持该区企业申报国家企业中心等创新平台。
黄埔区将以此为契机,同时把握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纳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在“十四五”期间实施“黄埔制造万亿计划”,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1个三千亿级,以汽车制造、新材料为主的2个两千亿级,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健康食品为主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思路,打造新型集约用地样本
此次督查激励中,黄埔区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好、土地利用秩序良好且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区”这项激励中,综合排名第一。2022年,广州市将对黄埔区予以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激励,激励指标占省下达市指标的15%。这为该区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土地要素支撑。
近年来,为破解土地利用空间整体受限难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紧抓“亩产效益”,挖掘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机制,重点功能区、工业楼宇及优质产业项目综合采用带规划方案出让、弹性出让工业用地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现已实施弹性年期出让项目30宗,降低企业成本2.76亿元。
该区还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允许普通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上限可达3.5-4.0,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
与传统工业项目土地浪费率大不同,立体发展模式思维的“摩天工厂”,集成化趋势更显著。据悉,目前黄埔区在运营和建设中的国有工业载体总建筑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运营约300万平方米,包括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新基地、生物岛产业单元等园区。
此外,该区近几年立项在建的空间载体约260万平方米,如保盈大道摩天工坊、生物安全港、纳米谷、南方美谷、京广协同创新中心等园区,集行政、研发、工业、产业服务一体化,主要满足企业中试和规模生产需求,已有一批载体一边建设一边招商。
其中,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已竣工投入使用,成为广州首个“摩天工厂”式科技产业园,打造为广州开发区“专精特新”重要平台。近期,该园区迎来首家总部企业合芯科技入驻。位于穗港智造合作区的保盈大道摩天工坊项目,将于今年7月完成联合验收。此外,位于知识城北区的生物医药摩天工场,也于近期封顶。
城市更新,寸土寸金。近年来,黄埔区除了“园区上楼”,还在留用地处置、旧村土地整备、职住平衡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走上集约、高效、可持续的路径。
位于广州科学城中心区的大塱片区改造项目,就是该区构建新型集约用地的样本。该项目的“关键一招”,是将村留用地与政府储备用地通过土地腾挪置换、规整,实现化零为整、土地活化,建设成约57万平方米新型产业载体空间,片区产业形态和城市形态迎来巨变,土地的效能得到更好发挥——地均GDP经测算达130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国遥遥领先。
重孵化强双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强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成效较好的企业”这项督查激励中,4家孵化园区除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分布在海珠区、黄埔区,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等3家均设在黄埔区科学城片区。
多家孵化园区获督查激励,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缩影。
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孵化器发展新路径,持续完善孵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条“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大孵化”集群效应日益显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孵化器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像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这样勇于探新路的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仅广州科学城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专业化众创空间63家,孵化器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已进驻企业1748家,带动就业人数22626人。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提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黄埔区的洁特生物、明珞装备、禾信仪器、康立明生物等新生代“明星”企业,以及朗圣药业等“老牌”企业都来自于孵化器。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同时借力资本市场,形成了企业从初创孵化到上市腾飞的良性生态圈。
目前,该区连续3年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拥有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大设施工程,以及包括空天院大湾区研究院等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在重大科技平台带动下,该区已集聚包括111名院士在内的1256名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00家,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占全市7成、创业团队占全市6成、创新领军人才占全市一半。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