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黄爱弟)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也是广东中行服务南粤的第108个年头。108载以来,广东中行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始终不渝。
回顾往昔,广东中行主动融入广东发展全局,做到与实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切实提升金融促发展、保主体、惠民生的工作实效。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广东中行人将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百载回望
报国初心薪火传
1914年6月1日,在财政恐慌、金融混乱的危局中,广东中行艰难成立。当时的广东,中外银行竞争激烈,经济一度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广东中行被迫三次停业。
越是艰难困阻,越要勇毅前行。广东中行通过广设分号、重整账务、修改则例等措施坚韧挺进,以合法手段掌握自主经营权,不断打破地方军阀对经济的肆意掠夺以及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的垄断,成为了民族金融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成为广东中行的创业史的注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书抵万金”。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中国最大的侨乡和侨务大省。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银行,海外业务进入大发展时期,海外机构广布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而中行走向世界的脚步,恰好迎合了当中国民众海外淘金、海外谋生的热潮,“银信”(又称“侨汇”)随着海外华人社区的日益壮大应运而生,几乎成了当时海外华人与国内亲属联络的唯一纽带。中国银行也在对外业务经营方面积累了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一封银信就是一个关于“根”的故事。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曾在《南桥回忆录》中记述道:“南洋侨胞逐月内汇寄家之款,总计不下千余万元……我侨胞寄汇信款颇感困难。幸中国银行负起责任,款无论多寡,地无论多远,路无论通塞,皆乐于收汇。”斗转星移,“银信”已经淡出历史舞台。至今,广东中行营业部仍设有凭证存放仓库,内有超过3300封中国银行成立至今的侨汇及通信存款凭证,每一封都是连接着海内外华侨和国内亲属的感情纽带以及对祖国的一份深情。
广东在交通及地缘环境上有着发展外贸的先天优势,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面临着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的封锁和禁运。在“一滴外汇一滴血”的年代,广东中行全力争取紧缺的外汇资金支持国家建设,认真履行好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职能,采取多种灵活手段保证汇路畅通,积极担起广交会重任,为当时国家积累外汇资金起到了历史性作用,在艰难岁月中为对外贸易撑起一扇窗口。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借助独特区位、海岸线漫长和传统侨乡的优势,吸引大批外资企业抢滩建厂。“三来一补”合资企业喷涌而出。广东中行在广东省“三来一补”贸易活动中承担了结算重要角色。1979年到1987年间,广东省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总计对外签约近7.3万单,协议利用外资12亿美元。广东中行一方面继承外汇外贸特色优势,努力发挥在金融稳定物价、外汇经营管理、出口收汇保值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广东外贸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则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益民生福祉的重大职责,成为中国南大门的国际金融窗口和促进广东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
历经百年风雨,从“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担当到“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坚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时期有力地支持了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立行初心代代传承,始终不渝。
奋斗不止
耕耘不辍挑重担
南粤大地见证了时代发展,也记录着城市巨变。1979年,广东中行积极筹措6000多万美元贷款使中断30多年的省港客运航线得到恢复,从国内第一条粤港合资高速-广深高速到首条广州地铁线路、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东哪里有建设的需要,哪里就有中行的身影
跨过历史的滔滔洪流,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锐意创新的姿态回答时代之问,以更加奋发有为的行动续写百年荣光。
重大项目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引擎器”“压舱石”。广东中行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各项业务的出发点,把信贷资源倾斜投向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实际行动支持广东经济发展。
2009年3月,广东中行以最高评分获得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独家银团贷款牵头行资格。在近10年的建设期间,广东中行始终保证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资金按时、按需到位,保证项目用款顺畅。随着大桥的建成与通车,广东中行将“建设期服务”转为“运营期服务”,通过为港珠澳大桥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保障大桥运行顺畅,便利三地联结互通——为项目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保障运营期维护维修资金需求;提供包括现金收钞、第三方押运、资金清算等通车运营服务;推出聚合支付便利三地通行;发行“港珠澳大桥联名卡”,满足三地客户支付需求……
“道路通,百业兴”。广汕汕铁路(广州经汕尾至汕头铁路)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十纵十横”沿海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汕汕铁路建成通车后,从汕头至广州行程有望缩短至1.5小时左右,将缩短粤东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发展距离,推动广东全省经济协调发展。2019年和2020年,广东中行分别作为广州至汕尾铁路和汕头至汕尾铁路银团项目联合牵头行,组织同业筹组银团,银团金额合计340.7亿元。银团筹建以来,银团累计为项目投放超90亿元,其中广东中行累计投放11.22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广东中行全力支持深中通道建设,是深中通道授信支持最大的银行。截至目前,深中通道在广东中行贷款余额为29亿元,贷款份额占比近40%。
中开高速、中广核惠州新能源、广乐高速、广州地铁等省内重点项目处处可见中行身影。时至今日,广东中行已累计支持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106个,为项目提供授信总额3200亿元,不断增强广东发展韧性。
赓续传承
重任千钧再奋蹄
当前,广东正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广东中行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强力支撑。
“快”输活水,助市场主体释放活力。紧扣“六稳”“六保”,广东中行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支持制造业授信余额达2148亿元,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授信超2000亿元,助力挺起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硬脊梁”。针对“广东强芯”工程、制造业企业技改及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为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打造“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综合金融服务活动平台,集合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该行为科创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1300亿元;累计举办近170场“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平台活动,服务企业超5000家。
“实”字贯穿,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广东中行擦亮“民生底色”,打出普惠、消费、跨境金融、数字人民币服务等“组合拳”,厚植市民幸福根基。破民生痛点,针对在后疫情时代无接触服务需求剧增现状,加速线上服务优化,其中通过“中银企E贷”分别为小微企业及个人消费者累计投放分别达185.5亿元、790亿元;解民生之忧,积极推动三项民生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和“南粤家政”三个系列融资产品累计为逾1.3万名技能人才及相关企业提供授信近140亿;谋民生实惠,围绕农业、政务、交通、医疗、消费等民生领域打造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联合多个成熟商圈及7-11、唯品会、美团等知名企业、平台落地数字人民币红包及支付优惠,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旺”字增彩,为乡村振兴添薪助力。产业兴则乡村兴。该行为乡村“输血”更为乡村产业“造血”,持续为乡村振兴和新就业形态赋能,推出“惠如愿”系列产品服务,为农、林、牧、渔业及相关客户定制专属综合服务方案,涵盖扶贫贷、扶农贷、助农贷、新农贷、特产贷、供应链贷等多个子产品,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和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该行大胆尝试,守正创新,打造了广东中行特色优势产品粤供园区贷、中银农科贷,加速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截至4月末,该行已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1320亿元,让金融活水释放更大效益,让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燃得“更旺”。
服务南粤的故事还在继续演绎。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广东中行再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变革的优异答卷,“百年老店”的积淀愈加深厚、“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赓续传承,踔厉奋发。在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道路上,中国银行秉承金融报国初心,将朝着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坚定迈进。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