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剧传承 信心满满!艺术界:让更多人了解粤剧 欣赏粤剧 享受粤剧
在广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恩宁路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让粤剧人备受鼓舞。
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
备受鼓舞 让粤剧走进生活
“粤剧是‘广东名片’,是广东的代表性剧种。总书记十分关心粤剧的传承和发扬。在总书记的关怀下,我们粤剧人充满信心,更好地弘扬粤剧和岭南文化。如今,粤剧除了在岭南地区受欢迎,在海外影响力也很大,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已经成为我们与海外华人华侨联系的纽带。在未来工作中,我们会把粤剧传承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余勇说。
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
“今年9月18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投资高达4亿多元的广州粤剧院新址在珠江新城奠基;广州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将十部大型粤剧拍为粤剧电影;艺术创作上我们将创作更多优秀剧目,《花笺记》《岭南人家》等剧目已经首演并收到不错的反响,《初心》《十三行》等反映岭南地区代表性故事的全新作品正在创作中;我们将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全省目前在岗的有十一位‘梅花奖’得主,其中广州粤剧院就有‘七朵梅’,在总书记的鼓舞下,在艺术家们的带动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才涌现;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惠民演出的力度,让粤剧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农村……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舞台、电影、媒体等各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粤剧、欣赏粤剧、享受粤剧。”余勇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粤剧博物馆主创设计师郭谦
广州一贯重视粤剧文化传承
“欣喜,欣慰”,这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主创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谦看到报道后的感受。
粤剧博物馆主创设计师郭谦
郭谦表示,总书记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他们觉得这是对广州重视文化传承的肯定。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多年来广州做了很多文化保护的工作,类似粤剧艺术博物馆这样保护传统文化的项目就有不少,比如广州药洲遗址修缮改造及南粤先贤馆的设计方案也是郭谦的代表作。
郭谦说,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广东省目前为止唯一的世界级非遗。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一座保护和传承粤剧文化的博物馆势在必行,也受到各方关注。经过招投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设计任务。粤剧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对外开放,博物馆以岭南传统园林为展现形式,圆满地融合了现代造园技术与古典匠心传承,拿下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郭谦表示,传承传统文化的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需要研究和设计相结合,涵盖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设计、建筑遗产保护、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建筑历史研究等多个方面,不仅耗时长,还对研究团队要求很高,现在这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呈现形式得到了肯定,这也让大家对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研究方向更有信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丽琴)
广州万科设计师陈嘉健
让年轻人重回历史街区
负责项目改造的广州万科设计师陈嘉健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听到总书记的话,他感到鼓舞和提气。陈嘉健说,在实施微改造之前,永庆大街危房林立,有30栋房屋被鉴定为“严重损坏”,有的已经倒塌。“为了更好地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项目进行建筑立面更新与整饬,让‘旧’和‘新’充分有机结合。”这样的做法,强化了岭南建筑整体风貌特色,又保留了岭南建筑民居的空间肌理。
广州万科设计师陈嘉健
对改造企业而言,永庆坊也是探索旧城改造模式的一次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陈嘉健说,比起短期回报,我们更重视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体现了珍视城市文化、保存历史记忆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在改造和运营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历史文化街区,寻找城市的乡愁。”
“有人使用的建筑才是活的建筑。能够让建筑被人使用,才是对这个建筑最好的保护。”对于广州其他的老街区改造,陈嘉健觉得永庆坊微改造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在于取得保留和改造的平衡,总要有取舍,才能在两方面取得平衡。既要最大限度保留原来风貌,也需要最大限度被使用起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白帆)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
粤剧传承 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粤剧工作者,我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要更加努力工作,把粤剧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做得更好。”曾小敏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是世界“非遗”,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乡音和乡愁。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与总书记有过交流,我说我是粤剧工作者,总书记马上就说出粤剧有个‘红线女’,可见总书记是多么关心粤剧。”曾小敏说。
这几年,广东粤剧院在粤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小敏说:“我们为青年艺员搭建平台,采取以老带新、名师收徒,举办‘名家传戏’‘行当展演’专场等方式,让年轻演员学习老前辈的技艺;成立‘名家工作室’,让老一辈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他们的余热,把精湛的技艺传授给青年艺员;拍摄《粤剧往事》纪录片,把老一辈艺人的从艺故事以口述的形式制作成电视片,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录制‘粤剧古腔、大调’教材,把濒临失传的粤剧古老唱腔抢救下来。此外,我们剧院六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粤剧剧本、音像和图片资料,这几年我们马不停蹄地做了大量的数字化工作,使得一大批珍贵的艺术财富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组织队伍不断深入校园,多年来已经开展200多场‘粤剧进校园’演出活动,把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展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子传播,活动内容兼具‘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学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曾小敏说。
曾小敏表示,以“名校名院”的强强联合为突破口,探索粤剧艺术传播的新契机——在他们的支持下,星海音乐学院已经把粤剧表演、伴奏作为学院的必修课,这一举措在全国高校是首例。此外,还让粤剧走进社区,通过教学、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传播和推广粤剧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书记要求做好粤剧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的前辈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传统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有责任把这些优秀的艺术精华传承下来,再一代传一代,让先辈的宝藏得以继承和发扬。”(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通讯员梁彦兰)
岭南木偶戏表演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崔克勤
更加有信心传承非遗
今年刚刚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崔克勤告诉记者,身为非遗传承人越加感受到国家对非遗非常重视,也越来越让他们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更加倾尽自己所能将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岭南木偶戏表演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崔克勤
他介绍说,无论是哪一级的非遗传承人,都会得到一定的补贴,用于传承非遗文化之用,这也让非遗传承人除了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外,更得到了物质上的支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非遗传承不懈努力。2016年就已经退休的崔克勤,被剧团返聘之后,继续为传承岭南木偶戏而不遗余力。他说,正是由于国家的重视与鼓励,才让他有精力也有信心,做一个真正的“传承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广彩大师翟惠玲
把广彩作品做得更好
永庆坊入口处的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展览。它们都是广东传统手工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广彩大师翟惠玲
翟惠玲从事广彩创作45年,她学习和吸收了广彩优秀传统技艺,形成了线条优美、造型靓丽、设色华美的艺术风格。她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她说,广彩是工艺行业的一个缩影,“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总书记注重传统文化、注重树立民族自信心。对于我们传统工艺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翟惠玲在跟同行沟通中,大家感觉都很荣幸,同行们有着共同的希望——广彩越来越好!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广彩。在总书记的鼓舞下,我们会把广彩的作品做得更好,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广彩行业,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翟惠玲说。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