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步履不停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国旗在深大校园内飘扬。庞审摄/光明图片
从莲花山顶眺望深圳市中心。资料照片
【专家访谈】
本期嘉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家喜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石明磊
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整体突破
记者: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义与作用?
陈家喜:在新征程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至少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在速度上先行一步,率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圳要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意味着深圳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提前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15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在内涵上为全面示范,通过“五个先行示范”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是在实质上为制度示范,不仅要自己先行先试,还要将创新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制度参考。
李凤亮:一是广度上的拓展:深圳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作出全面探索、全面示范,这既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肯定,也对未来深圳探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高度上的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圳作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三是深度上的开掘:深圳要在已有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壁垒,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综合授权,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全方位创新体系。
石明磊:鼓励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将为全国提供经验范例,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整体突破。面向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圳继续发挥好先行先试作用。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体系完备、经济活力强的重要创新型城市,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引擎带动作用。
把持续创新作为重要法宝
李凤亮: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40余年高速发展靠什么?靠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靠什么?靠创新。深圳只有把持续创新作为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石明磊: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中面积最小的城市,深圳一直受困于资源要素制约。突破资源要素瓶颈,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集约、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答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
多年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全国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吴晓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须要做且能够做好的首要选项。
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更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通过改革创新打造新赛道、实现新跨越
记者:《意见》印发两年多来,深圳是怎样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如何?
石明磊:经过两年多真抓实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截至目前,《意见》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推动注册制改革、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9项已经完成;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5G等重大创新载体等43项取得重大进展;4项在持续推进中。为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去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使命新任务。总的来看,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李凤亮:一是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方面精耕细作。深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性,保持源头创新优势。全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既注重基础研究,又加强技术转移,形成从追赶到领跑的良性创新局面。
二是在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业态、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吴晓华:深圳的做法和成效对全国的启示在于: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谋划和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要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改革创新打造新赛道、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
记者:展望未来,深圳应该怎样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李凤亮:一是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及时研究如何更好地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城市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凝聚推动城市建设的人民伟力。
二是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先行探索。尤其是在文化治理方面,要在文化供给的质量和内涵上下工夫,在文化市场的活力和开放上下工夫,形成“创意强、消费强、品牌强”多强合一的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要充分发挥前海这个核心引擎、战略支点的作用,形成“十四五”期间深圳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点。
三是在创新驱动方面形成示范效应。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布局、强化创新要素配置,激发发展新动能。
吴晓华: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全面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要充分发挥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作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原动力;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功能和中心枢纽功能。
陈家喜:更加明确自身使命担当,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率先示范,率先探索党建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机制、路径和模式;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快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传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迎难不畏难、克难勇攻坚,奋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严圣禾、王斯敏、张胜)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