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增宣) 蜿蜒曲折的环湖碧道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各色花木成片栽植,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生态明珠”——荔湖湿地公园风景如画,新建成的“荔园八景”尽显四时之美;水面碧波荡漾,夹岸杨柳依依,行人欢声笑语,经过系统整治的永和河如今成为美化城市的“绿腰带”,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通过完善污水管网收纳系统、实施排水达标单元创建等工程,荔城街、增江街的许多老旧小区铺设了透水砖、新增了植被草沟,“颜值”大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在增城,“海绵城市”理念已经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2020年,增城共建成海绵城市达标排水分区12个,达标建成区面积达23.32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市海绵办下达的18.78平方公里的任务目标。
系统规划
明确建设路径图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收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为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城区以规划为引领,先后印发了《增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9-2035)》《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等文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近远期目标与实施路径。
同时,增城区通过成立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多次海绵城市建设业务培训及宣传活动、选择典型区域组织实施海绵监测、推进重点片区和示范项目建设等措施,积极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提升水安全,不断增强城市防洪排涝“韧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公共建筑屋面采用屋顶绿化方式蓄存雨水,对人行道、停车场及广场采用透水铺装或草格,在居住小区新增植被草沟,在公园绿地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设施,对河涌堤岸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构建生态廊道与生态基础设施,加强水环境治理,2020年,增城共建成雅瑶河、下太平、上太平、顾屋、水门、埔心、水磨窿、罗岗、荔湖北、西福河上游、正果南、鹅兜排洪沟等12个海绵城市达标排水分区。
监测数据显示,12个达标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达到规划目标控制要求;分区内可利用雨量约为1632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5%(24.48万立方米);分区内共消除黑臭水体11条,消除比例100%;分区内共消除内涝积水点14个,消除比例100%;排涝系统达到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
生态治理
改善河涌水环境
实施径流控制与河流生态治理工程,改善河涌水环境,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路径之一。
作为东江一级支流,流经新塘镇和永宁街12个行政村的永和河曾是增城区城市环境的一个“毒瘤”。近年来,增城从清除河道垃圾、淤泥到完善截污管网,从两岸生态修复到排查整治污染源,持续推动永和河实现“长制久清”。
随着河涌整治日见成效,新塘镇还大力推进永和河调蓄区建设。该工程竣工后,既可全面提升辖区防洪排涝能力,又可蓄潮补枯,提升区域水安全,净化周边河涌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不仅如此,针对辖区内重点河涌流域以及内涝黑点逢雨必浸、连年水浸的问题,新塘镇还重点实施了广本东排涝泵站等13个防洪排涝补短板工程和源章大道等12个内涝点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凤凰城—翡翠绿洲片区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建设雅瑶河调蓄区,打出了一套涵养水源、改善水质、调蓄防涝的海绵城市建设“组合拳”。
永和河流域整治是增城水环境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增城坚持工程手段与监管措施并举,推动上邵涌等8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打造了增江碧道、仙村碧道等一批以水为脉的生态绿廊,为海绵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高标建设
打造山水生态城
按照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求,增城区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全区78%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将增城区打造为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环境质量优良、水安全保障完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海绵城市,支撑“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水体不黑臭”目标的实现,建设产城融合、山水辉映的山水生态城。
2020年12月30日,增城区首条按照“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建设的道路——永宁街新惠路竣工通车。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精心设计的景观绿化带,清晰明了的交通标线标识,这条看似普通的市政道路,其中却隐藏着各种对付雨水内涝、自我净化的“小心机”——道路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内外绿地设置下沉式绿地、流溢式雨水口等设施,遇到下雨天气,雨水便会通过绿地滞留、净化和传输等方式排入水系,从而减轻径流污染,实现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的自然状态。
新惠路的建设是增城区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海绵体的重要体现之一。据了解,2020年,增城区将海绵城市重点片区确定为涵盖荔城、荔湖、朱村在内的增城中心区、科教城和富士康科技小镇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片区,建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四望岗公园、荔湖乡丰产业园、荔湖湿地公园、荔新公路北三环出入口绿化提升整治工程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类型涵盖建筑小区、公园绿地、水务工程、道路工程等。
“2021年,我们将继续以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为目标,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防灾减灾,着力从大片区开发、城市更新改造和口袋公园三个方面着手,打造增城区海绵示范片区,力争实现城市建成区2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目标。”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