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范敏玲 张成) 3月1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开幕。221名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出席大会。黄埔区区长陈勇代表黄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由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小荣主持。黄埔区政协主席邓少敏列席会议。
会议审查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查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并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法院工作报告、区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黄埔区集中精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超常规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强化经济逆周期调节,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黄埔区将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争当科技创新尖兵、现代产业发展标兵、高层次人才精兵、营商环境改革强兵、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图片摄影:贾自豪
扎实推进“六稳”“六保”
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黄埔区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财税总收入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出口总值增长10.1%,商品销售总额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市第一。
2020年,该区在全国开发区首推“暖企8条”“稳企6条”,落实减税降费100亿元,为企业争取融资、贷款超3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万户、增长20%。
实施“三个500亿”投资计划,推进“百大项目庆百年”行动,“大干三个一百天”“逢8必动工”……过去一年,黄埔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2020年该区组织集中签约、动工、投试产活动9次,比2019年增加5次,引进百度阿波罗等优质项目154个,总投资超3500亿元,立景创新等258个项目动工,卡尔蔡司等60个项目投试产。2020年,知识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增长50.5%,城市更新、国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5%、74.8%。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领衔的5G滤波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彰显黄埔速度。
从项目动工签约情况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在黄埔区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2020年,该区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伯礼院士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慧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落户黄埔。全区新增高层次人才217名,认定瞪羚企业234家,遴选潜在独角兽企业3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新增4家、总数占广州市的83%,上市企业新增10家、居全市第一。
此外,黄埔区还新布局了3平方公里生物安全产业园、2平方公里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2平方公里“三条围”新材料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扩大3.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拓展1.7平方公里。打响三年拆除66条旧村攻坚战,拆除旧房1490万平方米,是过去10年的3.5倍。收储产业用地8500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1.4万平方米,全面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承载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达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黄埔区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实体经济得到新提升,改革开放取得新跨越,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4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黄埔区提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黄埔区将继续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提升科技引领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
推进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立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推动西电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落地。与清华、北大、港大等顶尖院校共建高水平研究院集群,探索与广州大学城建立科研和产业化共同体。
打造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基地,发挥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推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全年遴选瞪羚企业28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贤聚才作用,力争集聚院士累计超100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办好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等科研院校,全力推进隆平院士港建设,打造科技人才“黄埔军校”。
强化有效投资拉动
大力推进“866”投资计划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1年,黄埔区将坚持超常规扩大有效投资,提升重大平台高度、项目投资力度、城市更新速度,以高质量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区四中心”提质升级。中新广州知识城高起点打造“一核两心多园”,加快共建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广州科学城高标准建设“一核三区两轴”,推进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安全港等重点园区建设;黄埔港大力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促进航运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广州国际生物岛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持续打响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品牌。
今年,黄埔区“百大项目庆百年”行动进入冲锋阶段,全区将实现重点项目动工100个、投试产60个,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个,其中力争百亿级项目5个。同时,该区还提出“866”投资计划:2021年知识城、城市更新、区属国企项目分别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600亿元、600亿元。
在城市更新方面,黄埔区将争创国家“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开展旧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行政裁决试点,坚决推进66条旧村拆迁攻坚,启动何棠下、庙头等15个项目改造,加快萝峰、茅岗等23个项目建设,建成中远海运大厦等3个项目,实现“首开区”全部动工,全年拆除旧房1583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施长洲等4个示范社区建设,开展黄船生活区等17个项目微改造。
坚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强化产业集群培育
实体经济一直是黄埔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2021年,黄埔区将建好建强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壮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大力构建数字经济“一枢纽一节点二中心”。打造新一代国际数字枢纽,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国家广州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新增二级节点接入10个以上、“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提升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电竞创新中心。
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新型显示之都、生物安全之谷、集成电路之极、智能汽车之城。大力引进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实现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推进百济神州三期四期、诺诚健华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推动形成氢能源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30亿元。
同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大数据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集群。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特色金融,全年推动企业上市8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超165亿元。建设黄埔湾等8大商圈、新贸易与数字商业等4个特色商贸集聚区。
创造性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激发开放发展活力
近年来,黄埔区营商改革持续领跑,开放发展活力不断迸发。过去一年,该区推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2个办法”“99条举措”以及全国首个“企业筹建APP”,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带规划方案出让土地”、智能秒批、项目审批“拿地即开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无接触兑现”……2021年,黄埔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实行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和服务。同时,探索“一张综合许可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需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并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此外,黄埔区还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澳知识合作先行示范区等重点平台。争取将知识城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高水平建设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贸易结算、商事仲裁等规则体系。
推动城市功能提升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今年,黄埔区还会在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工夫,持续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完善车路协同路网、智慧灯杆、智慧公交站等智能设施,大力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探索构建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网络。同时推动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落地,推进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加快地铁7号线二期、5号线东延段及有轨电车2号线建设,加快启动鱼珠、麻涌、化龙等隧道工程,畅通区内交通大动脉。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打造知识城海绵城市、科学城云端绿道、黄埔港滨江客厅、生物岛生态绿洲。推动河涌水质进一步优化,实现小微水体“三无”目标,建成碧道40公里。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在教育领域,2021年黄埔区将继续实施“建名校、引名师”工程,推进国际化、集团化办学。稳妥推进区管校聘、雇员制教职员、合作办学学校人员经费包干等改革试点,新增教师800名。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公办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1.1万个,新建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700个。
在公共卫生医疗领域,启动运营中大肿瘤医院等3家专科医院,重点推进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附属妇幼医院等7家医院建设,推动省人民医院落地,新增医疗床位1100个。均衡布局全区医疗机构,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4家医院改造提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
此外,黄埔区还将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提升迳下、麦村、莲塘等特色精品村品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帮扶成果。加快推进刘村新村(二期)、挞洲围等安置房建设,完成街镇颐康中心建设,构建均衡化养老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