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

访湾区品质之城 叹今日侨都蝶变

发布时间:2021-01-22 20:00:4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周颖森)品质提升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首次将“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行动。2018年以来,江门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居民生活实际出发,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着力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多、城市面貌日益老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弱、产城融合程度不高、民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等问题。

三年来,江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累计完成投资约176亿元,推进项目超760项,展现出“路畅、街净、灯亮、水清、景美”的城市新面貌,实现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公共空间提质

擦亮城市名片

江门河是侨乡人民的“母亲河”,围绕“一河两岸”进行景观提升是江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

2018年以来,江门河南岸先后建设了西江外滩湿地公园、城市阳台、市儿童公园,完成釜山公园升级改造、建筑外立面改造及沿线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并通过省“万里碧道”试点项目——城央绿廊将这些沿岸节点“串珠成链”,高品质打造了一条及休闲运动、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

与此同时,江门河北岸以“梦回长堤”为主题,融入江门历史文化元素同步进行景观提升,并启动“都市型”碧道建设计划,开展河堤栏杆及人行道美化、亮化整治、道路改造、完善慢行系统、建筑外观整饰、景观绿化、公用配套设施升级等提升改造工程,与堤东路衔接成连续10公里碧道带状公园,满足市民漫步、慢跑、骑行的需求,展现侨乡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

大河之上,横跨两岸的釜山人行天桥则与我市首条大型空中景观廊道——江海云道衔接,实现“两区”(蓬江区、江海区)“四园”(釜山公园、白水带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的互联互通,使“一河两岸”成为众多市民游客休闲、运动、“打卡”的最佳目的地。

在以院士路为轴线的城市中央活动区,从道路景观风貌、慢行道,到街角绿地、停车场的“全要素”改造,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更大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出行舒适度和幸福感。

据悉,蓬江区城心轴线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项目起点北接发展大道,南至迎宾大道,长约1.5公里,聚焦存量更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广场东路、西路,发展大道(广场西路-广场东路)及院士路两侧的慢行道和绿化改造,特色街道、口袋公园等,打造城市中心的高品质生活圈。

2020年10月,江门市再出台江门城心轴线慢行系统设计方案,计划将片区分为“城市之门”“城市客厅”“城市后花园”三部分打造,解决目前中心城区各大商圈、文化核心区、休闲公园群三大核心区之间空间割裂、慢行不畅等问题。

公园建设升级

满足群众休闲需求

公园绿地升级改造是江门构筑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与景观特色的重要抓手。3年来,江门市高品质完成12个大型公园,超150个中小型公园和49个“口袋公园”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满足群众休闲需求,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2020年6月全面对外开放的江门市儿童公园占地200亩,分为“梦”和“沙”两大主题游乐区。其中,“梦”主题游乐区大型游乐项目众多,园区内设置了蓝色港湾、童趣台、勇者之坡、秋千群岛、漫步云端、勇士攀爬、空间站等各具特色的游乐区域。“沙”主题游乐区则更加专注于围绕沙地做文章,开放式的设计打造具有原创特色、大规模、高品质的沙地公园。#p#副标题#e#

在江海区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三河交汇处,一个常年水面面积16公顷,绿化面积达13公顷的湿地公园——龙溪湖公园,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多元开敞的生态空间。公园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优化生态绿植,打造高品质的临湖景观,园内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和约2.5公里的环湖绿道。不远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藏书量近5万册,可容纳400多人同时阅读的龙溪湖阅读中心,分为儿童阅读区、学习区和休闲区,亦免费向市民开放。

将视线转向滨江新区,位于体育路旁的园山湖公园是滨江新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下半年,蓬江区政府出资对公园进行美化亮化提升,对主广场、亲水平台、架空木栈道、照明系统及部分绿化景观等进行提升改造,并在园内增设各色各样的灯饰,晚上展示出璀璨亮丽的夜景。

其中,重点项目为音乐喷泉及灯光秀,喷泉全长100米,宽30米,隐藏式升降平台设计,采用了灯光亮化联动控制(全国性首创)和激光点亮技术(华南地区首创),喷泉造型包含数码喷泉(一维和三维)、气爆、水膜、数控、LED灯光秀及艺术喷火等14大类,表演形式变化万千,造型新颖。

在新会区,中心园林区的景观也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实现新提升。其中,马山公园升级改造坚持休闲公园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双推进,精心修缮山顶钟楼、白沙亭等遗迹,利用山地高差新建景观叠水和中式廊坊,配套雾化设备,营造古典园林意境,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公园历史文化气息。北园公园改造则以推进“拆围透绿”优化绿色空间布局,利用山体高低差改建下沉式儿童游乐场,以新建公园栈道、人行天桥为契机,对公园游览路线作重新规划,形成融运动、休闲、文化的慢行系统。

江门人才岛新建的潮头公园也颇具特色。该公园位于江门人才岛西北角岛头位置,是景观规划中的核心公园,景观面积14.52公顷,总建安费约为18540万,先后平整了现状鱼塘,净化水体,进行内环水系改造,设置驳岸、加入慢性系统,生态林及周边设配套施等,于202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老旧小区改造

让百姓安居乐业

当下,新楼、高楼越来越多,但不少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落后的老旧小区依然存在,成为百姓安居短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了补齐设施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的重点内容推进,重点解决老旧小区“脏、乱、差”问题,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方便居民生活。#p#副标题#e#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育德社区因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建成时间久,长期存在道路拥堵、车位紧张、公共区域环境杂乱等问题。改造后,如今育德社区的水、电、气、路、化粪池等基础改造项目全面完成,老旧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场地也全面“上新”。特别是社区中心区域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全新升级,对场地功能布局及分布进行了调整改善,在原基础上增添色彩及纹理、提升周边路灯灯光照明,并新增了休闲座椅和小舞台、公厕等,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获得一致好评。

同时,社区居民楼下的道路、绿地也全面改造完成,重新施划了多个车位,实施交通“微循环”。居民楼上的“蜘蛛网”——架空线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统一捆扎或下地,看起来十分“清爽”。同时,社区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题,引导和协助有条件的居民楼加装电梯,提升居住品质。

在新会北门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则以党建引领为特色。

据悉,为构建以党建为核、居民为主、多元共治的老旧小区,新会区政府、会城街道办、北门社区实行三级共建共享,在此打造了党员群众服务街。这条长约300米的“服务街”上汇聚了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利民康园中心,还有24小时自主图书馆、公安自助便民服务厅、社区共享空间等进驻,能够为居民提供文化、助老、帮困、日常事务办理等各类公共性、公益性、事务性、保障性服务。

在社区共享空间内,居民自发捐出的篮球、羽毛球拍、维修工具等整齐摆放,供有需要的邻里使用。一旁的墙上还贴满了有“个人技”的党员信息,能为居民提供剪发、护理、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等志愿服务。

目前,北门社区道路“白改黑”、绿地改造口袋公园、增加停车位等硬件改造工作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软件方面,依托党员群众服务街,社区已配套构建成“十分钟服务圈”,形成“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多元共治”,为后续管养打下基础。

在补齐设施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江门市还结合辖区各老旧小区的性质、特点及周边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升级版”改造,探索出“历史文化街区”“网红村”等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启明里文化广场逐渐热闹起来。

位于蓬江区长堤历史风貌区东侧的启明里,原为江门市区13个华侨古村落之一。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民国时期所建,有的楼龄已超过百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这些房子多为华侨老屋,融合了传统岭南派风格和西方建筑特点,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具有典型的侨乡特色。为此,改造秉承“民生为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留住乡愁”的理念,在做好民生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注重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

青砖房、石板路,走在启明里的小巷中,仿佛回到了旧时光,韵味十足。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设计施工单位尽可能地恢复、还原历史建筑原来的面貌。如建筑的外立面,并没有大面积翻新或装饰,而是将原本的墙面清洗后,‍‍‍‍按照当年的建筑工艺手法进行“微改造”。原本地面坑洼、破损严重的巷道也重新铺设了大块的古旧石板,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契合建筑风格。在还原街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蓬江区还深挖建筑背后的华侨故事,打造“时光巷子”、增设路牌标识、投影灯光及壁画,赋予项目文化内涵。

随着启明里的三线下地,交通微循环、以侨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改造完成,一个全面活化的历史街区展现出巨大商业潜力。为更好整合物业资源、规范管理,属地街道还成立了招商小组,为私人物业对外招商提供服务,规范引进业态。目前,已有一些特色餐饮、文创产业商家进驻,百年街区成了闹市中的“新网红”。每逢周末、节假日,不少市民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打卡”,感受浓厚的岭南侨乡文化。

前不久,蓬江区2020年老旧社区改造方案出炉,启明里二期改造也被提上日程。根据方案,二期工程将延续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改造风格,打造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游览参观路线。其中,江门市非遗文化展览体验馆将落户在此,作为重点文创工程,将整合江门市及周边其他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同时,游览参观路线末端计划设置文化体验广场,以绿化景观和文化艺术雕塑为主,结合周边的体验商铺,打造一系列非遗文化体验设施,如“铜虾”制作、亲子“宫灯”作坊等,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

视线转向一河之隔的江海区。随着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江门市儿童公园、城央绿廊、江海云道等品牌惠民工程相继落户该区,身处其中的富横社区横坑村也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迎来“大变身”。

粉橙黄绿蓝,120多栋房屋墙面被“涂抹”上五彩颜色,童趣的卡通绘画点缀其中,游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因这里临近儿童公园,改造时采用了更为活泼绚丽的外观设计,与周边的环境、旅游氛围相协调。

改变的不只是外观。横坑村因建设年份较久,路面开裂、下沉,下水道堵塞,村民生活多有不便,停车难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此,村内新建了人行道,修复损坏道路,改造及清疏下水道,新增、升级公共绿地,增加坐凳、休闲广场、景观护栏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多个停车位,提高了整体景观品质与村民生活质量。

如今,横坑村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城中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市民更形象地称其为“彩虹村”。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做起了小买卖,村内诸如咖啡厅、餐饮、服装等商铺也逐渐增多,老旧小区的经济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