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蔡林聪 报道)随着冷泉港实验室、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生物制药项目、赛默飞全球精准医疗体验中心等国际一流生物医药项目的落地,广州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上的位置“显示度”越来越明显。7月31日,由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组织的系列走访活动之走进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入了解了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高度重视成果转移转化与院地合作
建院15年来,广州生物院以科技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已申请专利550件,其中国内专利430件、国际专利74件、PCT46件。已授权总量237件,其中授权国内专利212件、国际专利25件。发明专利“一种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四届广东省专利优秀奖。抗老年痴呆症1.1类候选药物GIBH130、新型抗白血病1.1类新药GZD824、抗肿瘤1.1类新药ASK120067先后获得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起,获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称号。
历时多年的系统研究
据了解,研究院还根据自身专利制度的特点,结合产业结构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适合研究院内部的知识产权全生命流程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当今先进、成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以规范知识产权工作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以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及运用的全生命周期业务为主线,覆盖商标、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相关业务的申请、审核、过程跟踪、信息汇总等日常事务,同时融合费用管理、期限管理、文档管理、统计分析、对外接口等辅助功能,帮助用户实现知识产权内部流程审批与外部委托办理的网络化、流程化、一体化管理,提升日常工作效率,把控知识产权成果质量。
广州生物院还建立了干细胞技术研发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创新服务系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深度加工产业专利信息,开展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工作,从多个方面和国际、国内、广东省和佛山市等多个层面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产业和专利发展和布局情况及趋势,辨析知识产权风险,明确生物医药产业链、技术链、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劣势、创新路径及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
巧用疟原虫,杀死癌细胞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在分享在广州创新创业故事中提到:“我与疟原虫“结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一堂流行病课。当时的“灵光一闪”让陈小平研究员花了30多年时间探究疟原虫与癌症之间的“对抗”关系。”从临床医生到疾控医师再到基础科研人员,陈小平终于揭开了“以毒攻毒”的谜题,找到使用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机理及方法。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