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两会专访|叶锦锐:以3个地铁站为抓手构建高品质生活圈

发布时间:2020-06-11 15:58:54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湾区布局加快落子,莞深融合活力迸发。在区域竞合愈加激烈的当下,轨道交通已成为抢抓新资源、新机遇的有力抓手。

“我们确定短期内将以黄江北站、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为实施打造“TOD之城”规划重要抓手,构建三位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圈、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以及大型产业商展贸中心。”

6月10日,东莞进入“两会时间”,两会前夕,东莞市人大代表、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畅谈黄江发展蓝图,谋划黄江制造新可能。

叶锦锐特别提到,将通过“轨道+更新”的方式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打造契合市场、弹性生长、联动发展、特色显著的“TOD之城”。

 

构建大型产业商展贸中心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一小时通达范围内,广州、东莞、深圳紧密相连,莞深区域成为大湾区面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全球资源交汇于此,优质产业商机涌动。

目前,东莞轨道1号线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建成后将与深圳轨道交通6号线无缝对接。届时,黄江可通过轨道交通加快承接深圳的优质产业外溢,甚至依托深圳创新优势发展科技研发等产业,形成对接深圳智慧产业的先导区。

为充分把握发展窗口期,黄江镇高规格做好全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黄牛埔等三大片区合计面积696公顷控规编制工作,推进康湖路站等5个TOD站点规划编制。

 

“基于经济可行、形象突出、特色显著的近期实施目标,我们确定短期内将以黄江北站、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为实施打造“TOD之城”规划重要抓手,构建三位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圈、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以及大型产业商展贸中心。”叶锦锐说。

在东莞轨道1号线黄江段施工现场,沿公常路往深圳方向,上千米的绿色围栏将道路两侧围蔽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不断传来。随着轨道交通加快推进,黄江北站TID项目土地已完成收储,正开展控规调整、地块包装等工作,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供地。

黄江中心站TID地块用地面积为27.7万平方米,轨道停车场TID上盖开发项目于2018年启动。此外,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黄牛埔站TID地块的相关设计工作也于今年启动。更令人欣喜的是,近期,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构建大湾区综合性国际科学中心,共同推进“巍峨岭启动区”,黄江将新增协调区范围约13平方公里(约3.5平方公里增量用地)。

黄江北站TID效果图。黄江北站TID效果图。

叶锦锐指出,在环巍峨岭装置与产业圈层之间的服务圈层,黄江轨道站点密度较大,具备打造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与生活服务区域节点能力。

接下来,黄江将进一步完善土地统筹利益共享机制,整合镇、社区、村、私人10400亩土地资源和130万平方米物业,至少完成2000亩土地统筹任务和“工改工”174亩工作任务。全面铺开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规划,加快8个TOD站点综合规划和建设。

 

同时,做好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征收工作,全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通过“轨道+更新”的方式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明确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的基础之上,在空间布局上理应实现错位联动格局,打造契合市场、弹性生长、联动发展、特色显著的“TOD之城”,加快融入深圳创新圈,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打造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智能制造全产业链

俯瞰大湾区,融研发、转化、制造为一体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快速打通。随着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作为东莞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示范区之一的黄江镇正成为莞深门户区,在大湾区城市群开放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各项资源要素的“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

叶锦锐表示,今后黄江将根据市里确定的定位,重点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和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有效推动“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实施。

 

一方面,学习借鉴深圳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掌握深圳外溢产业的特点,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产业链关键缺失项目,确定黄江重点对接深圳的优质产业,进一步抢抓深圳产业外溢的发展机遇,做到积极对接,精准招商。

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深圳光明新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科学城和松山湖散裂中子源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平台,以智能终端与智能装备为主,重点吸引以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的制造智能以及以智能装备、智能终端为核心的智能产品领域的科技企业集聚,围绕研发、制造、产品、智能等方面,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

同时,着力构建创客+孵化+工程集群,结合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产业服务优势,重点提供创业孵化、资本对接、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孵化服务,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产业集群,打造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深挖科技创新驱动

海外疫情的蔓延,加重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供应链受阻,外贸订单断崖式下跌。

叶锦锐直言:“黄江聚集大量外资企业,全镇外贸占比一度超过九成,如不及时调整过度依赖外资企业的发展战略,黄江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势必对各方面工作开展带来巨大影响。”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形势,黄江抢抓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在省、市扶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暖企13条”“硬核措施4条”“稳外贸13条”等系列惠企措施,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复课、减税降费助企业、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各项工作,推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稳住全镇发展大局。

从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全镇一季度诸多指标有所下降,但在全镇共同抗疫、竭力扶企的努力下,二季度已有明显回暖迹象,下降幅度持续收窄,部分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1至4月,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全市同期增速高13.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名第2位;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分比为67.6%和50.6%,增速分别为13.8%和36.2%,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及时调整过度依赖外资企业的发展战略,黄江一手抓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一手抓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叶锦锐告诉记者,黄江运用规上企业数据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增资扩产,而后扩大招商范围,收集符合全镇产业发展布局的企业,建立项目台帐,统筹协调开展重大项目招引。

通过项目台帐进行跟踪式招商,黄江成功引进了深圳市立洋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照明系统研发与制造基地、广东兴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兴锐智能制造科技园等内资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纳税8500万元。

在招商方面,则因势利导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加快布局电子产业、深挖科技创新驱动,结合现有产业加强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整体转型。

目前,黄江已经与大富科技公司与贵州航天电器两家“独角兽”企业达成投产协议,并推动华南地区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落户黄江,全面布局智能终端、5G通信等高新技术。日前,黄江更是推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115个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有效推动了今年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记者】韦基礼【摄影】李鄂  http://pc.nfapp.southcn.com/9342/3629680.html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