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第20届深圳读书月推出主题活动720项

发布时间:2019-11-01 10:54:46 推广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 ——深圳读书月20届回眸和展望

进入11月,深圳市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狂欢节”——深圳读书月。在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之际,本报刊出艺衡撰写的《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对20届读书月进行回眸和展望,探讨阅读与市民、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展示深圳在阅读上高贵的坚持,展望“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好发展前景。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也是深圳读书月走过的第20个年头。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座只有40年建城史的年轻城市,在20年间坚定不移推动全民阅读,彰显了她不急功近利的远大抱负,展示了全体市民的“高贵的坚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深圳读书月的持续举办,是对一种高贵的人文价值的坚守。深圳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与市民们保持着对阅读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息息相关,一个积累了丰富知识的城市,一定能将其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一座城市亦然。全民阅读,让深圳成为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成为深圳兴旺发达、永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举办20届的深圳读书月,在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植入了阅读的文化基因,锁定了高远的文化追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会在2013年10月21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而且迄今仍是全球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回溯过往,深圳读书月的创办和发展,与深圳“文化沙漠”帽子的摘除有着密切联系,更与城市文化的崛起休戚相关。

深圳,源于邓小平同志的伟大设计,是一座崭新的城市。然而,惟其新,反而饱受“没有文化”的诟病。生活于斯的人在感受城市魅力的同时,也常因这里缺少文化底蕴而倍感遗憾。

这样的忧虑,来自于人们认识文化的固有定势——“文化积淀论”。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文化积淀是文化发展的唯一根据;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文化强弱厚薄,主要就是看文化积淀;经济可以快速增长,文化只能慢慢积累。文化积淀论的谬误在于把文化积淀的作用过分夸大和绝对化,因此形成一些偏执观点,影响学术界,也在世俗中流传。

自建市至今,深圳一直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也是一个族群来源最广、最富于梦想的移民群落。移民的梦想能为新观念诞生提供土壤,移民之间碰撞求变能为创新提供温床,移民的差异性能为文化包容提供空间。鲜活多元的移民文化一定能够生长出好的东西、好的创意,如仅仅把文化积淀作为城市“老本”而奉若神明,忽视城市文脉的延续、文化活力的创造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则会压抑创意,制约文化发展、社会创新和思想进步。人是文化流动最重要的载体,移民所带来的文化流动,实践着文化创造的多种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新的文化观——“文化流动论”,深刻认识文化的本来意义和它的真正动力及规律,而不是沉浸在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中裹足不前。

提出文化流动的理论,其目的是寻求新兴城市的文化自信。正是认识到文化流动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文化的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存量,而是取决于增量。那么,如何提升文化增量,阅读是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发展的关键期,如同一个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学养将影响其一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城市突然兴起又突然消亡,而有些城市一旦崛起之后就成为千古名城,关键就看在其成长的关键期植入了什么文化基因,它最终决定这个城市的气质、气韵和文化形态,决定城市文化发展的持久力和影响力。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商潮涌动的深圳经济特区就有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图书馆总是座无虚席,年轻人都排着队进去读书,而1996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更是创下了短短10天书城销售额高达2177万元的全国多项纪录。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我们的思索——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在市民阅读行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在深圳书城启动。现场热闹非凡,市民购书踊跃。说来也巧,开幕当天,一阵大风恰好把横幅“深圳读书月”中“读”的“言”字旁吹掉,变成了“深圳卖书月”,大家看到都忍俊不禁。这冥冥之中成为深圳市民读书热情的绝妙隐喻。

读书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诞生,彰显了深圳高度的文化自觉;一座城市每年拿出一个月开展读书活动,展示的是深圳的文化态度。深圳通过举办读书月,让民间蕴藏的巨大读书热情得到充分释放,让市民的阅读权利得到充分满足,也让城市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阅读被持续点燃。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文化深圳,既需要总体上的文化繁荣,更要追求文化的品质和格调,文化深圳必须是一种融合了血性和理性的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全民阅读在构建四型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书月走过的20年,正是深圳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圳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但一开始确实很浮躁,而阅读可以使一个人从粗俗变得文雅,从浅薄变得厚实,从浮躁变得从容,从窘迫变得淡定。深圳读书月的持续举办,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于无声之中润化心灵,让许多躁动的心因为读书而充满宁馨欢愉,为这座年轻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为城市的发展加注了充足后劲,构建了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

纵览全球,受尊重的城市,有的因为物产富饶,有的因为景色秀丽,有的因为名人辈出,有的因为历史悠久。而在我看来,世界一流的城市必须具备两种辐射能力——经济辐射力和文化辐射力,而文化辐射力更深厚、更长远,是更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深圳人对自己的城市提出这样的期许——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这体现的正是对文化辐射力的追求。令人欣慰的是,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之际评选的“深圳十大观念”里,“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观念在专家和市民投票中都高票入选,足以说明阅读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而和读书月一起成长的“深二代”更是天然地认可读书的重要性,认可阅读对城市和个人的重要意义,认可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和对阅读的热爱将代代相传。

“高贵的坚持”,让深圳获得了高贵的荣誉。从一座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到因为热爱读书而赢得世界的尊重,成为世界唯一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读书月播洒的种子破土成林,让深圳变得郁郁葱葱。

(二)在全国率先创办读书月,是深圳的一个创举。读书月的发展,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激情,需要“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正是社会各界的用心浇灌、推波助澜,推动读书月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经过20年发展,读书月规模越来越大。第20届读书月以“先读为快 行稳致远”为年度主题,推出主题活动720项,包括60项重点主题活动和660项一般主题活动,为市民读者打造贯穿全月的精神文化盛宴,预计将有超过1000万人次参与。

常有人问,读书本是个人的行为,深圳为什么要以读书月的形式去推动,并且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而且还越办越红火?

因为这种形式,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提倡的价值观念、文明模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通过对全民阅读的持续推广,让“以读书为荣”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让“以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以读书为用”成就我们的人生梦想。深圳把知识作为城市强大的发展动力加以培育,推动这座城市快速成长,同时尊重每个人阅读的文化权利,尊重阅读方式的选择,并创造条件满足阅读需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出席读书月后感慨:“深圳人将读书月这种社会化群体活动逐渐内化成个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因为读书月,深圳拥有了一段静美时光。”

多年来,读书月的活动都办得丰富多彩。读书月的成功,源自一整套的“打法”,发动了全社会力量,吸引了全民参与。

首先是党政支持,始终如一。

读书月的举办,是深圳的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历届市委市政府都给予读书月无比的期望与厚爱。市委市政府没有把读书月单纯地作为一个文化项目,而是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规划、统筹与部署,将其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来认真对待。从阅读政策的出台到阅读设施的建设,从人力财力的支持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党委政府态度的坚决和推动的毅力始终如一。每年读书月开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会出席,一起见证、一起参与,多年坚持,难能可贵。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更是高度重视,发现深圳率先举办读书月后,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同志立即率队来深调研总结有关经验做法,给予极大肯定和支持,体现了一种非凡的眼光和魄力。2009年11月,深圳第十届读书月期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在深圳联合召开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出深圳读书月是全国性全民阅读活动的起因,也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品牌,对深圳经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而时隔十年之后,今年读书月期间,中宣部又将在深圳举办第二次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这对高贵坚持20年的全民阅读起源地深圳而言,更是意义非凡。

第二,专家指导,一路同行。

多年来,几位市老领导和读书月总顾问对读书月的支持令人感动。2001年10月26日,读书月组委会聘请老领导李灏、厉有为、李海东同志为总顾问,同时向饶宗颐、金庸、陈佳洱、谢冕、余秋雨、牛憨笨六位先生发出“特别顾问”聘书。多年来,他们一直与我们风雨同行。李灏、厉有为、李海东同志一直非常乐意帮助推动读书月,每每读书月启动,他们只要在深圳,一定准时参加。有一次,李灏同志脚扭了,耄耋之年的他还坚持在主席台上站了50分钟。

读书月的特别顾问,都是德高望重的鸿儒大家,他们为读书月不遗余力,或登坛开讲,或推荐好书,或策划创意,或题词赠字,他们的求学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为读书月增添了无限风华。饶宗颐先生在84岁高龄时,成为读书论坛第一位开讲嘉宾,时隔多年,老先生还动情回忆,“能够为读书月做第一讲,我很自豪。”金庸先生每次参加读书月活动,无论买书还是住酒店全都自己掏钱,登坛开讲也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种情怀,不仅是对书的感情,还寄托着对这个年轻城市的期望。

第三,社会动员,上下同欲。

全民阅读,涉及到每一个人。深圳读书月全社会动员的广度和力度,在诸多活动中极为少见。从各部门到各区,从企业到社区,从学校到工厂,从宣传文化界到社会各界,全方位的动员和参与。

在读书月组委会领导下,深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在政府层面做了大量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力量也不容忽略,深圳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是读书月始终一贯的宣传者、推动者,乃至策划组织者、参与者。读书月的很多好活动、好项目,就来自媒体的创意和组织。在阅读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指标意义的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发端于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创意策划,经过《晶报》等多家媒体联手持续推动,逐渐成长为读书月的著名品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陪伴着读书月一路走来,一路传播,当其他媒体聚焦深圳经济指标时,他们关注着深圳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对深圳人精神品位的尊重。媒体对读书月的报道是有温度的,是发自内心的,笔端常带感情,读来令人振奋、温暖。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深圳市图书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发挥全民阅读推广重要窗口和阵地作用,每年读书月期间联合各区图书馆,策划开展600多项新颖丰富的阅读活动,先后被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文化部创新奖、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

第四是企业运作,坚实给力。

深圳读书月已走过20个年头,每年读书月活动都丰富多彩。读书月能常办常新,离不开其市场化运作机制,读书月的“深圳模式”——“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企业运作”。

深圳读书月由负责图书出版与发行销售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现更名为“深圳出版集团”)总承办,读书月办得越好,书就卖得越多,两者相辅相成。年复一年,读书月在持续创意推动下,搭建起市民参与和享受文化大餐的大平台,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贵的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跳出了单纯的企业运营套路,以超乎寻常的格局和眼界推动读书月发展,进而把深圳全民阅读推向高潮。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是非常艰巨的事,也是无上荣耀的事,出版发行集团的员工与有荣焉,成为推动读书月发展的中坚力量,一起做了一件高尚而伟大的事。不仅如此,出版发行集团还把读书月衍生的一系列理念方法用在集团发展战略思路上,提出“读书以及一切为读书所做的服务都是高贵的”理念,高悬于深圳几大书城,指引他们在改革发展中不断书写新辉煌,引领集团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上最积德的两件事,一是劝人行善,二是劝人读书。这两件事,既积私人之美德,又积社会之公德。深圳读书月坚持多年,正是向良知出发,向城市的未来出发,这也是深圳开展全民阅读的“初心”所在。而一个文化品牌的创办与坚持,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激情,正是社会各界的用心浇灌,自觉主动推波助澜,不断推动读书月迈上新台阶,让读书月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在深圳中心书城,有一家24小时书吧。从2006年11月亮灯第一天起,我们就对它有一个期许,“即使整个城市都沉入了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无论是静谧的深夜、星光隐去的凌晨,还是在热闹的午后,24小时书店总在为阅读者守候,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这座爱阅之城,守望着这座城市最美的阅读梦想。

灯光不灭,星光闪烁,一如我们对深圳读书月的期许——“全民阅读,既然高贵,继续坚持!”

(三)读书月常办常新,理念创新是根本。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深圳读书月就是要通过阅读观念的引领,使读书月成为一个观念展示的平台、理念引领的平台。历届读书月年度主题和阅读理念,勾勒出深圳全民阅读的历史变迁,清晰记录深圳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攀升。

每年11月,深圳读书月如约而至,带来满城书香。而每届读书月的年度主题,总是一次次赋予全民阅读新的理念和内涵,既体现了读书活动的良知和普遍价值,又与时俱进和整个时代的命运紧扣,一次次引人深思、一次次引发关注、一次次点燃人们的激情,受到市民的喜爱。

每年读书月的主题词多是一两句话,看似简单,却都是精心锤炼的结果。读书月要常办常新,理念创新是根本,这些主题词不仅要有一贯性,还要有时代特征,同时昭示一座城市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深圳读书月,就是要通过阅读观念的引领,使读书月成为一个观念展示的平台、理念引领的平台。如果说,持续全年的阅读活动是钱塘江,每年的读书月就是钱塘潮,而每年读书月的理念,就犹如钱塘潮的强大动力和引领。如同诗云“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只有不断引领,才能不断夯实全民阅读活动,引领深圳阅读既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又有从容自在的惬意。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推广全民阅读,是深圳高贵的坚持。如果说读书月是深圳“文化绿洲”里一棵始终保持向上姿态的大树,那么,读书月多年来的年度主题以及因此而流传开来的阅读理念,则宛若文化年轮,勾勒出一座城市全民阅读的历史变迁,清晰记录着深圳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攀升。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深圳全民阅读的逻辑起点。首届读书月就创新地把读书月与市民文化权利联系到一起,提出从读书这一最为基本的文化权利入手,使更多市民享受读书的乐趣、满足求知的渴望。“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从读书月出发,成为深圳实现民生文化福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文化发展的城市战略之一。深圳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先进文化观念指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市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和文化选择的权利,建立起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福利的阳光洒向市民。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是第七届深圳读书月主题,这一理念写进了2008年《我们爱读书——深圳读书月宣言》。多年来,深圳全民阅读以丰富实践与不懈探索,践行着这一理念,也让深圳因为全民阅读的丰硕成果赢得世人尊重。

在读书月迈上第十个台阶之际,深圳进一步思考阅读与城市未来的关系,提出了“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读书月积十年之功,在现代化城市里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新的精神和新的文化,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能。第六届读书月主题是“读书为乐,读书为荣”,第九届读书月提出“我阅读,我快乐”理念,第十一届读书月突出“文明公民 阅读为荣”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而升华成为深入人心的“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用”的理念。读书是高尚的、快乐的,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同时,我们不能回避读书的实用性,它一方面提升我们的精神素养,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发现新世界、创造新世界,使人们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从而走上成功的阶梯。第十三届读书月的主题词是“阅读提升正能量”,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涵养心灵,还能化解很多负面情绪、消极因素,提升正能量,让人们看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民族复兴是我们时代最大的正能量,人们可以从阅读中汲取正能量,对未来满怀新希望,创造新生活;在中国梦绽放光芒时,第十四届读书月提出主题“阅读筑梦,阅读圆梦”,传递了“阅读既能帮助我们构筑梦想,又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人文内涵,而崇尚读书的深圳更是一个逐梦圆梦的地方。“创新之城,读具匠心”,第十七届读书月主题阐明阅读与创新、匠心的关系,蕴含着这座创新之城通过阅读驱动创新、孕育匠心的深意。

阅读,润物无声,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阅读理念,融入市民思维、楔入城市文化根系,“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和“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更跻身“深圳十大观念”。深圳读书月的经验模式与一整套系统阅读理念被全国几十个城市学习借鉴,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全民阅读的发展。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深圳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始终信奉观念和文化的力量。阅读改变着深圳,星火燎原的读书理念,让阅读成为这座城市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今天,阅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深圳也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四)如果说读书月是深圳“高贵的坚持”,那么,这种“高贵的坚持”来源于我们可爱可敬的市民,“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国际荣誉属于热爱阅读的全体市民。在深圳随处可见的一幕幕宁馨自在的阅读景象,让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6年参观深圳中心书城十周年图片展时,有一张照片令我非常感动,至今在脑海挥之不去:在书城阅读区围坐而读的一大群人之中,有一位年轻的父亲手捧书本,聚精会神地看书,而躺在他双膝间的,是熟睡的女儿。对此,有人形象地评价:手里捧着未来,怀里抱着希望。

中心书城,是深圳的“文化客厅”,就像照片里的这位父亲一样,许多深圳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家的另一个“客厅”,或者是另一个“书房”,惬意地在这里与书相约。就是在中心书城里,无数爱读书的深圳人,打动了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2011年深圳大运会期间,第一次来深圳的她一天两次逛书城,被这座城市的阅读氛围所深深感染。博科娃说,“我走过很多地方,去过很多城市,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像深圳那样,那么多家庭、那么多孩子聚集在书城尽享读书之乐,这快乐温馨的场面,我永远都会记得。”

如今,这段话留在了中心书城墙上。两年之后,她在北京为深圳颁发“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大奖时再次感叹,“深圳推广全民阅读,已为世界树立了一个范例。”

国际荣誉、世界典范,属于热爱阅读的全体市民。深圳市民,是阅读的主体,亦是爱阅之城最坚实的基石。

最是书香能致远,满城尽是爱书人。今年7月举行的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让海内外嘉宾看到了深圳人的阅读热情。为期四天的首届深圳书展吸引了近50万人次和45家图书馆参与,主分会场图书零售共1076万元,馆配交易4985万元。书展那几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但丝毫没有影响市民热情,他们买书、看书、参加活动,乐在其中、流连忘返。看到如此景象,书展形象大使、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说:深圳书展更像一个阅读嘉年华,不仅让更多优秀图书来到深圳,也让其他地方的人了解热爱阅读的深圳人,看见阅读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力量。

当时有几个城市的出版界负责人在打听深圳书展办展模式,希望参考借鉴。我想,“模式可以借鉴,市民难以复制。”热爱阅读的市民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二十年书香涵养,积健为雄,深圳市民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与尊严。

今天的深圳,城市阅读氛围更为浓郁。2019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首发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深圳在城市阅读指数、城市个人阅读指数、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三项榜单上均位居首位。

今天的深圳,热爱阅读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甚至“新民俗”。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7.23本,超出国民阅读量2.56本,人均阅读电子图书11.21本,超出国民阅读量7.89本。深圳已建成的五大书城成为了重要地标,也成为了城市文化客厅,每每外地游客来深圳,深圳人会自豪地带他们一起逛书城、品书香。

今天的深圳有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在深圳市阅读联合会的统筹下,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一大批默默耕耘的民间阅读组织用心播撒城市的阅读种子,他们培育的是市民们心底共有的凝聚力、家园感,锤炼出的是城市博大的人文胸怀。这些民间组织各具特色,对接不同年龄的读者、不同的生活群体、不同的工作群体,通过新颖活动展现书籍魅力,传递文化力量。其中,后院读书会、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爱阅公益基金会倡导“高品质儿童阅读推动美好未来”,推行“阅芽计划”,向全市数十万0-6岁的儿童免费赠送“阅芽包”,为城市的未来奠基。2012年11月,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跨行业全民阅读民间组织。最近几届读书月,由民间阅读组织举办的活动占重点活动超过10%,形成政府与民间生动有效的文化互动。

如果说读书月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高贵的坚持,那么,这种高贵的坚持来源于我们可敬的市民。

真正的可持续是人的可持续。文化建设,最终体现在人的素质上。而人的第一位素质就是阅读。读书,不仅带给我们智慧之乐、心灵之乐、和美之乐,而且唯有通过读书这样的媒介,才能实现人的知识积累、理念更新、素质提升,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而这些与创新息息相关。

世界经验表明,阅读指数与创新指数高度契合,走在全球创新前列的,往往都是阅读排在前列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它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善于学习的国家,人均每年读书高达64本。瑞士、瑞典、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均如此。

创新已成为深圳的明显标识。美国彭博《商业周刊》誉之为“深谷”,英国《经济学家》则赋之以“硅洲”美名。我们常讲,创新驱动发展,那又是什么驱动创新?当看到各大书城席地而坐读书的人群,看到每天早上深圳图书馆门口等候入馆的长长队列,看到深夜流连在24小时书吧的人们,看到城市许多窗户透出的阅读灯光,看到公园、地铁、公交、书店等各个角落手不释卷的人们,我们会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在深圳,一边是静水流深的阅读,一边是激情四溢的创新,正是这种学习氛围,不断推高深圳的创新指数。

(五)阅读立法,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推动阅读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深圳率先实现阅读立法,这个“第一”,是深圳在创造无数个“第一”之后又一个辉煌的表现,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

2016年4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在全民阅读中一直先行先试的深圳,再次创造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第一”。

中国地方第一部关于全民阅读的法规在深圳实施,不仅意味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又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不仅意味着每个深圳人的阅读权利、文化权利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更意味着因为阅读的蔚然成风,这座城市有了更为远大而美好的前途。正因如此,这个“第一”,比一时的经济数据更可贵,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将为深圳全民阅读事业发展增添恒久动力。

深圳全民阅读的率先立法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周密论证,做了大量工作。当很多人还不理解阅读立法的意义,甚至提出“阅读也要立法吗”、“难道不读书还会犯法吗”等疑问时,深圳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全力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成为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将深圳阅读活动“深圳读书月”法定化,并将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条例》的实施,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全民阅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是对市民阅读热情的肯定,是对个人阅读权利的保障。阅读立法,不是限制市民的阅读权利和阅读行为,而是为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是对每个市民阅读权利和城市阅读活动的法律保障,是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同时,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从而使全民阅读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全社会支持的格局。

《条例》的实施,对市民而言是权利的保障,对各区、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系统而言,是一份职责、使命和担当,那就是,切实履行《条例》所赋予的职责,担当推进全民阅读的表率,协同社会各界为全民阅读提供服务,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阅读文化活动,努力实现市民的阅读权利。

《条例》的实施,明确了各种法定化的具体任务,包括组织拟定深圳全民阅读发展纲要,推动阅读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组织指导全民阅读活动等。这也意味着,对条例的贯彻重在落实,重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实施,把各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更好地夯实城市的阅读根基。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阅读条例的实施,深圳拥有了更为恢弘的阅读气象——深圳读书月一届办得比一届好,阅读活动越来越丰富,民间阅读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阅读设施日益完善,“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梦想逐渐成真。

值得欣慰的是,深圳把4月23日确定为未成年人读书日之后,每年“世界读书日”,深圳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深圳亲子阅读水平快速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在册少儿读者办证量逐年增长,2018年少儿读者人均借阅量为22.23册,而同期成人读者为15.82册,少儿读者人均借阅量是成人读者的1.4倍。深圳儿童对阅读的热情从中可见一斑,而他们,正代表了城市未来的阅读水平与创新潜力。

未来,在阅读条例的实施中,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带头遵守法律,更加自觉地利用法律,把阅读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以推动和促进深圳的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依归。另一方面,阅读立法保护了市民的权利,市民也要更好行使阅读权利,主动自觉声张立法的重要性,充分运用各种立法的条款,比如阅读基金、未成年人阅读的保障措施等,参与推动条例实施。还有特别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每年,可邀请他们对阅读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更好地督促条例实施,推动政府部门和各界更好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深圳全民阅读水平。

深圳读书月一路走来,既有劳作者的艰辛,又有收获者的快乐,但更多的是与市民一起共享的荣光。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我们不断在描绘着她的未来,比如科技将如何发展、创新将如何突破、市民生活将怎样精彩,等等,但我们更要考虑的,就是深圳未来将作为一种什么样的文明样式呈现给世界。

深圳这座城市是年轻的,但也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在这背后,她还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和学习精神,是一种别样的、崭新的、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的代表。

如果说深圳是民族复兴的一支先锋力量,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那么,就让我们更加重视全民阅读吧,它是那样的优雅与深沉。这个世界上热爱阅读的民族,往往是最受人尊重的民族。期待着有一天,深圳读书月所造就的成果,能够使我们站在文明的巅峰上,和那些杰出的民族亲切握手,美美与共,使人类文明更加灿烂辉煌!(深圳特区报 文/艺衡)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