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拍拍贷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推动普惠金融建设

发布时间:2018-01-19 11:16:21 来源:中国报道

拍拍贷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推动普惠金融建设

 未来三年投10亿加码金融科技

中国报道讯:什么是智慧金融?未来的金融科技进步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多大便利?今天,拍拍贷最新成立的智慧金融研究院给出了几个核心关键词:智能、高效、安全、普惠。

1月18日,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NYSE:PPDF,以下简称拍拍贷)在上海成功举办“智慧金融研究院成立暨2018年智慧金融高峰论坛”。在监管部门加强对互金平台监管之际,作为国内首家P2P平台,刚度过10周年庆的拍拍贷也趁机揭示了下一个十年布局的蓝图。

作为论坛主办方,拍拍贷创始人、CEO张俊以“金融触手可及”作为演说开场白,强调了拍拍贷是一家以普惠金融为理念的金融科技企业。

张俊强调,拍拍贷将延续技术、数据驱动的传统,在未来三年内为智慧金融研究院注入10亿元资金,在智慧金融研究院之下成立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云、大数据等四大研究中心,让智慧金融研究院真正做到“金融触手可及”的目标。在中国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中,拍拍贷是迄今为止第一家将“十亿元”级别资金投入到智慧金融研发领域的企业,全力推进金融科技的进步,来为近14亿中国人提供更普惠的金融服务。

除了自建研究中心外,智慧金融研究院也积极拓展同全球领先技术接轨。在智慧金融研究院公布的科学顾问名单中,包括了美国费埃哲(FICO)原首席科学家Joseph Milana、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同时也是亚马逊机器学习领域畅销书《Learning From Data》作者Yaser Mostafa、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网络教授Athanassios Siapas等顶级人工智能科学家。

除了强化同全球顶尖技术的联系,张俊也从政策面入手,做出“智慧金融研究院属于全行业,并且服务于全社会”的声明。张俊表示:“智慧金融研究院不仅是为优化金融科技产业链服务,也要为监管服务”。在监管部门积极防堵系统性风险之际,技术层面的提升不仅将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也将提高行业整体透明度,让监管部门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

此外,张俊特别就金融科技(FinTech)与智慧金融(Smart Finance)的区别做出说明。所谓智慧金融是指通过前沿技术推动金融全流程智慧化,使金融服务更加聪明、普惠并触手可及。

张俊在本次大会上宣布,任命拍拍贷首席风险官兼首席数据官顾鸣担任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长。顾鸣介绍,智慧金融研究院将立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金融科技的研究和探索,除了计划未来三年投入的10亿元资金建立研究中心外,还将与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交网络实验室等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着力打造金融科技孵化器等,致力推动金融全流程智慧化,使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和触手可及。

本次大会上,拍拍贷还首次为整个行业提出了“智慧信贷”的标准,并介绍拍拍贷正从算法驱动的高级智慧阶段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全面智慧阶段迈进,力图在亿级用户、万亿级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科技的全流程应用,进一步加强底层技术研究,力争在万物智联的时代,走向超级智慧。

拍拍贷在金融科技领域早已布局,近年来业务流程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全速过渡。2017年,拍拍贷在图像识别、复杂网络和语音识别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此外还落地了许多人工智能产品,推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的智能客服系统,并于去年9月全面实现了借款自动化审核,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自创立伊始,拍拍贷就注重原始数据的积累。截至目前,拍拍贷通过大数据建模已累积超过1000亿条数据。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算法进行优化,拍拍贷的魔镜风控系统已逐渐累积了超过1000个维度,不仅跻身国内顶尖的风控系统,也逐渐从金融科技蜕变成智慧金融平台。智慧金融研究院是拍拍贷在技术领域探索的最新一步,也为拍拍贷在大数据和AI方向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在行业内企业纷纷布局金融科技以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依托的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精准定价等业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行业内有科技和没科技企业之间的差距将逐渐扩大,技术的创新也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调查统计司司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松成,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龚文,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

盛松成在演讲中表示,最新出台的资管新规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逐渐改变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金融机构提升管理资产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