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放开手脚,沐浴改革春风富起来!央视纪录片关注南海创富奇迹

发布时间:2019-10-23 10:50:50 来源:珠江时报

原标题:放开手脚,沐浴改革春风富起来!央视纪录片关注南海创富奇迹

珠江时报讯(记者/刘永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新影时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制的五集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10月21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开始播出。

在昨晚(22日)8点播出的第二集《酬勤》中,“先行一步”、海纳百川的南海精神,被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勤劳致富、天道酬勤的代表在片中亮相。影片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晓云的故事和讲述为串联,展现了放开了劳动的手脚让南海沐浴改革春风富起来的创富奇迹,在一次次深情的回忆中,展现我们的初心、梦想和一路走来的勇气。

谢晓云

天道酬勤

劳动是创造奇迹的根本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整整七十年的时光,每一段历程的生动影像都成为最珍贵的档案。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用影像开启一次与过往岁月的重逢,把触角伸到寻常百姓身边,通过追梦、酬勤、拼搏、见智、造福五个关键词,梳理七十年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和奋斗历程。

其中,在第二集《酬勤》中,影片仍然以讲述老纪录片背后故事的形式,分别选取了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红旗渠精神、南海富起来等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人物或群像故事,无数平凡的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征程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和汗水,实现各自梦想。纪录片最终阐述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天道酬勤,劳动才是人们创造奇迹的根本。

《红旗渠》纪录片中的排险队张任羊成

#p#副标题#e#

《酬勤》一开始,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故事。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时传祥,干掏粪工人几十年,在旧社会受尽粪霸的欺负和剥削,工钱基本没有,可是辱骂和殴打却差不多天天都有。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一下成为劳动模范,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影片解说道,时传祥的故事在全社会掀起了以劳动为光荣的热潮。不怕脏,不怕苦,心灵之美才是崇高之美,勤劳与辛苦第一次成为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自豪。

时传祥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在环境恶劣,设备奇缺的年代,汇集了数万人的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影片回顾了为了能顺利打出石油,王进喜带来工友们克服了今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最终在1960年4月19日,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的过程。时至今日,“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仍然口口相传。“铁人”精神到今日仍不过时,需要代代相传。

王进喜

红旗渠的故事被作为上世纪70年度的中国劳动精神代表,在影片的第三段进行了重温。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削平山头1000多座,开凿隧洞200多个,最终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近千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精神也被视为中国“勤劳与智慧”的象征而名扬天下,甚至被带到了联合国。劳动者通过勤劳与智慧改变自身命运轨迹的主旨在影片中得到充分展示。

腰系大绳除险开路的红旗渠“飞人”

“放开手脚”

南海创造财富奇迹

在讲述南海故事时,影片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晓云的故事和讲述为串联,介绍了80年代初期南海在以梁广大为书记的县委带领下,解放思想,勤劳致富,最终创造财富奇迹的过程。#p#副标题#e#

谢晓云,1992年来到广东南海工作。据谢晓云介绍,在一次档案馆调研时,他偶然发现了两部当时南海县改革开放初期的旧胶片。其中一部《放开了手脚》让他犹如遇到了老朋友。

谢晓云说,1983年他还在云南做老师,在一次看露天电影时,偶然看到了一部反映南海盐步繁荣兴旺的纪录片,让他非常震撼。而这次发现的两部纪录片则是年代更早的反映南海发展的纪录片。《放开了手脚》就是其中《他们怎样富起来》一片中的第三辑。

谢晓云发现南海县改革开放初期的旧胶片

据了解,两部片子都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上世纪80年代初制作的,其中《放开了手脚》制作于1980年。影片一开始的镜头对准了盐步公社。在某农贸市场上,一只只生猪或圈在猪笼里,或正在老式机械磅秤上称重,一群群鸭子正等待着被交易,铺满了市场的地面。整个农贸市场的异常繁荣,反映出当时南海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p#副标题#e#

《他们怎样富起来》围绕“放开了手脚”的经验之路,彼时南海县广大干部社员,想方设法,广开财源,根据各生产队不同实际情况,发展多元的集体经济,百花齐放。谢晓云说道,所谓的放开手脚,首先就是要把思想包袱放掉,就是要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放开不了手脚。“以梁广大为书记的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其中,至今被传为美谈的“贺富”行动就是当时的典型之举。

《他们怎样富起来》

农贸市场

影片介绍说,来南海工作多年后,谢晓云对于影片中提到的平洲、盐步地区都很熟悉,尽管这里已经难寻当年的踪迹,但是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聊天,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居民们告诉谢晓云,当年盐步的集市很兴旺。许多人都来做买卖,许多内地不让做的买卖,那时的盐步人都能大胆的去做。“他们的手脚放开了,那是劳动的手脚,接着就富了。”影片讲述道。

南海盐步

影片还讲述了梁凤仪的故事。梁凤仪是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的企业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主打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是广东企业500强之一。但最初她的企业只是起步于一家织藤厂。当时130多人的织藤厂在80年代就实现了30多万的利润,“这就为我们后来的发展储存了第一桶金,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平洲。”梁凤仪说。#p#副标题#e#

谢晓云和梁凤仪

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于勤劳致富的鼓励,梁凤仪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走到现在。从藤制品到玩具加工到制鞋业,再到如今的LED节能灯产业,他们正逐步走上科技产业的发展道路。

但梁凤仪坚持认为,科技再发展也离不开勤劳,勤劳就是血汗的付出。“如果我们一旦在技术上闯不过关,在往前走的时候有什么差错,我这个掌舵人担不起这个风险,所以在当时的董事会的争论也很大,所以我们最终也是看到了我们自己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技术,也给了我们信心。”在影片中,梁凤仪说道。

影片特别提到了南海当前所着力倡导的工匠精神。“我们摄制组在与梁凤仪的接触过程中,曾多次听她强调,要早企业营运中打造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专注、创新,也许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从改革开放初期,一路走来的企业家成功的秘诀。”影片说道。

世界在变

唯中国人的“勤劳”没变

影片最后还讲述了纪录片《超级工程:城市24小时》背后的故事,并点题说道,《超级工程:城市24小时》虽然直接展现了现代都市庞大运转体系,但其背后说明即使在数字时代,即使是当代职业青年,他们所遵循的职业规则仍然是劳动。

“不管再苦再累,再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工作,中国人都乐意去做,而且都做的很好,做出意想不到的的结果。”影片最后总结道,时代变了生活变了,劳动的内容变了,劳动的工具变了,甚至劳动的意义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那就是存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的,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紧紧握在手中的勤劳。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