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拓荒人黄桂祥带领粤北山乡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19-10-17 21:45:20 来源:中国报道

黄桂祥与乡亲们在山上茶林交流育茶经验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粤瑞轩)在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绵延起伏的巍巍群山上,成片的茶林错落在起伏的山峦,随风摇曳,秀美无比。

每每远眺繁茂的茶林,当地瑶汉乡亲都会想起一个离乡人的名字——“黄桂祥”。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副局长的他,二十多年来发挥懂政策、知乡情和吃苦耐劳的优势,利用节假日投身家乡扶贫事业,成功带领“老少边穷淹”的瑶汉乡亲改变观念、脱贫致富,实现人生更高价值。

“一干到底”唤起“家乡脱贫梦”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份情我一直记在心里。”出身粗粝的黄桂祥,发愤图强,通过自学考试成为中山大学首届财税干部专修科的新生。毕业后,他回到曲江县税务局,从税务站专管员做起,很快成为韶关市青年标兵和全系统最年轻的股所长。1992年,他被选调至广东省税务局工作至今。

虽然走出了大山,但家乡的养育之恩让黄桂祥到了大城市后,依旧挂念着粤北的那个偏僻的小山乡。

1998年,他被省里派驻梅州市丰顺县扶贫,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扶贫后的第一个春节,回乡的他忽然发现自己“回家过年,连碗碟和被子都要带着回去”,这让黄桂祥酸了鼻子。想到自己靠着乡亲们的帮助一步步走出大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让乡亲们过上“有活干,有钱赚”的好日子。

年轻人总是有一股敢想敢干的劲儿。黄桂祥看准乡亲们过年集中在家的机会,大年初一一大早,他就走家串户开展动员,大年初二便带着年轻小伙扛起锄头干了起来。年后回广州上班,正月十五赶回去和乡亲们接着干。在他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出工出力一派热火朝天。

然而,致富之路并非一路平坦。由于缺乏经验,他带领乡亲们先后栽种的茶花、杜仲、肉桂的“三高作物”全部失败了,有的乡亲动摇了信心。

“发展产业,最难的是前3-5年。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干劲足、期望大,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应对,才是真正的考验。”黄桂祥从失败的经历里吸取教训,村民没有种植技术,他就引荐专业的技术员,指导村民改种易生快长的春桃、板栗和其他适宜的果树;种植中缺乏种苗、肥料等资金,他毫不犹豫自掏腰包一一解决;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足,他就家家户户走访、深入浅出做足工夫。

这一次,他成功了。易生快长的500多亩春桃、板栗和其他果树在3年后喜获丰收,一下子全村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

黄桂祥不仅是家乡脱贫的“拓荒牛”,还成为了乡亲们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贴心人”。村里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困难,凡他知情的或找到他的,他都慷慨相助:为了打通世代村民上山的“烂湴”路,他敢于协调矛盾,解决途经多个村屋的各种问题;从多年积累的工资中捐出20多万元,设计修建了一条宽3.5米、长30米的“沉水桥”,并翻山越岭引水到各家各户,有效解决了通人、通车、通水的问题;每逢过年过节,他都到村里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像亲人一样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多年来,他针对残弱抚恤对象,从精神上、出路上悄悄联系和帮扶,挽救了多个不幸家庭。

“一旦村民认可你、支持你、跟随你,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坚持不懈和身体力行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乡亲们迈开了脱贫的坚实步伐,村情村风勤奋向上,全镇10多年没有出现恶性案件,干群关系密切融合。

“因地制宜”找准“优势产业”

“只有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紧扣当地实情和资源优势,才能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做成不断的事业。”

罗坑镇山林资源丰富,种植茶叶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形成商品价值。在拓荒经验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罗坑茶特性和“一乡一品”的定位,他决心利用连片的山林资源优势,带着乡亲振兴以茶为主的生态产业。

黄桂祥在罗坑深山探寻野生古茶树

为了动员瑶汉村民垦荒种茶,他周末一有时间就返乡,有重点地上门上户,一起分析种茶前景,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茶农需要什么,他就帮助解决什么,直到瑶汉村民开锄垦地、栽播种苗。他热情召唤在珠三角发展的本地年轻人回乡投资,在深山白云处,破天荒地办起一个个茶企、作坊。初期为了打消顾虑,他还垫出10万元启动新茶企,诚心所至,一派茶香。

村民种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更不能辜负他们寄予的期望。“和群众打成一片,就是既要拜群众为师,又要领群众干事。”以茶兴乡的路上,黄桂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坚持的。

为了掌握家乡茶技、茶情,带着乡亲们创制品牌茶、致富茶,他虚心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二十多年来,他清楚去老茶农、种茶大户家里的每一条羊肠小路,每次回来都向他们谈经验、论工艺、聊市场。只要有时间,他都亲自和老乡一起上山看土质、看环境、看茶叶长势,是当地除草、掰石、开山的好把手。他经常和茶农们宅在小作坊里,研究新品种、试制新方法,头发变了、皱纹深了全不在乎。

几年间,黄桂祥利用节假日和出差业余时间,跑遍了全国主要茶区。有一次,他早上从潮州出发,一天时间经漳州、厦门、安溪、武夷四地,一天只吃了一顿饭。第二天,他马不停蹄赶回乡下指导改造工艺,三天内试制出以后影响茶界、被中国茶学会评为金奖的“杏仁香”高山红茶,使“一片平凡树叶”晋身了国家名茶行列。

“双脚插进泥土里,身上才能长出花果。”

黄桂祥是个执着而有眼识的人。经过前期近10年的山林采风调查,他在曲江、英德、乳源三县区交界的莽莽山涯中,陆续发现散落着数万棵乔木与半乔木野生茶树。惊讶一个未被世人认识的“茶叶基因库”就在眼前,他兴奋地向当地政府部门推荐,请教广东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权威专家,逐步引起茶界和地方党政重视,无意中打开了当地野生古树茶“产学研”合作的山门,一批茶研成果正在跨市县酝酿、展示和推广。

2010年,他把握机遇,倾情推动韶关市曲江区政府成立了“罗坑茶保护与开发办公室”,并指导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村民恢复管理原有茶山、茶园。2011年3月,在他的指导下,引入高标准、规范化的管理,率先成立了“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当年即带动了全镇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系列工作,很快被评审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罗坑镇茶叶生产收入占当地GDP的五成多,茶农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是6年前的10倍,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品牌体系基本形型,并连续举办了6届罗坑茶文化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在经济效益面前,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纪律和规矩。“这些年来,他出钱、出力、出点子,赚到的钱全部是厂家或茶农的,而自己乐见其成,分文不取。”虽然工作在广州,他和妻子却至今还住着单位在上世纪分的福利房。黄桂祥说:“困难的事情苦着干,复杂的事情公平着干,就能打赢扶贫攻坚仗。我是一名受党培养30多年的党员,能为家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用情用力”引来“源头活水”

早些年,黄桂祥只要一回乡就忙得脱不开身,一边是乡亲们争先恐后地找他解决问题,一边要走家串户去做村民谋出路的思想工作,常常半天喝不了一口水。

每次回乡,黄桂祥都和乡亲们亲切交谈

如今,他发现回到家乡后竟然闲下来不少。原来,当年黄桂祥走家串户动员的群众,有的主动“走出去”报名参加评茶师、茶艺班和茶文化课程了,有的在茶田里忙活得热火朝天,甚至有的村民还作为“种茶专家”,被邀请出去开讲座、当师傅。当地的茶艺员、评茶师、茶叶工匠等专业人才陆逐涌现。“我再不加把劲,都要被他们甩在后头了。”黄桂祥打趣说。

看到家乡扶贫培养出来的人,主动求知识、求诚信、求创新,黄桂祥打心眼里高兴。从“你来扶贫”到“我要脱贫”,从“坐等帮助送上门”到“走出去主动学习”,曾经落后的山乡一派生机旺盛的发展势头。

在二十多年的扶贫时间里,正是黄桂祥在省税务局机关独当一面、为税收事业频频创新的时段。他为民奉献、专兼有余,从没有无故旷过半天班、请过一天假。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利用往返的时间思考明天上班的工作任务,甚至有好几次因为想着工作分了心,把车开进村沟里。“我不少工作上的点子,可都是往返韶关广州的这条路上想出来的!”

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成绩斐然,早年在佛山市牵头首创“税银库一体化系统ETS”,在全国财政、税务、银行跨部门联合推广至今;他主持税务门户网站,连续9年荣获全省政府网站测评一等奖,成为广东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原型单位之一;如今他依然奋战在轰轰烈烈的税收征管改革第一线……近年来,黄桂祥先后被评为“广东地税十大感动人物”“全国电子政务先进个人”“南粤新乡贤”“广东好人”,2019年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山不争高自成峰,水不溢声流更远。在当地群众眼里,黄桂祥成为了大家的精神支柱,上至八旬老人,下到小学生,无论是深山瑶胞,还是邻村姑嫂,只要一提桂祥,一提祥哥,无不肃然起敬。

“其实也简单,就是有想法,付出行动,坚持下来。”在黄桂祥眼里,二十多年来的乡村振兴之路并没有捷径。站在山岗上,远眺巍峨的群山和秀美的家乡,他渐渐红了眼眶:“这些年的努力,一切都值得。今后我要继续与困难同行,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