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陕西:高精尖项目竞逐“创青春”赛场

发布时间:2019-10-10 07:38: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陕西:高精尖项目竞逐“创青春”赛场 青年双创为大国智造赋能

怀着为国产航母助力的初心,景岩带领团队研发出“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同样专注于智能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智造”项目,则以改变中国制造业相对落后的现实为己任;依托“基于水下机器人的可视化立体观测网”项目,李昊轩希望为海洋经济和水环境保护赋能……

9月26日,在“长安银行杯”第七届“创青春”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致力于“将传统制造行业‘智能化’”的硬科技项目比比皆是。据主办方介绍,大赛举办7届以来,已累计吸引9051个青创项目、9.8万余名创客青年参加,推荐在全国“双创板”成功挂板111家,帮助25家双创企业融资9456万元。

经过多年历练,陕西创业青年实现了从在传统农业、小型加工、产品营销等行业中摸爬滚打,到投身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等硬科技领域的转变。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首届大赛中,科技类项目占参赛项目总数的不足10%;及至本届大赛,该比例已上升至近70%。

机器代人,放眼40亿蓝海

由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工业生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机器代人的浪潮正在兴起。正是在这样的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背景下,“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综合项目”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张金麟院士了解智能焊接机器人在核潜艇制造上的应用。受访者供图

该项目负责人景岩,从大学起就和团队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那时,一家大型造船集团希望打造国产航母,景岩跟随老师一起去考察,发现当时的装备完全不能满足焊接需求,这个偶然的发现成为这个项目的起源。

抱着助力国产航母的初心,景岩于2009年牵头做起了研发。焊接工艺、机械装置、电气系统……后台逐渐完善的同时,前端却陷入瓶颈。“团队面对的首要攻坚任务是‘识别’,但在当时AI技术还不够成熟。直到2013年,计算机算法领域的人才加入了团队,我们才得以从困惑中走出。”

如今,团队已创立陕西丝路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公司,并于2018年获批陕西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智能专家数据库,该项目能够实现复杂轨迹的自动编程。

“在造船行业,很多产品不是标准化的,编程成本比人工成本还要大。我们利用智能化,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编程,完成了自动化没有完成的事。”景岩告诉记者:“像阿尔法狗能够训练围棋选手一样,这套系统对于焊接工艺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

目前,公司与中国远洋、陕鼓、陕汽及不少中小型加工企业实现了合作,2018年完成销售总额5100万元,项目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对行业前景,景岩信心满满:“以中国用20年时间完成大规模机器代人的速度来计算,预估未来每年的装备市场体量将有40亿元左右,我们在其中大有可为。”

由制造到智造,实现“工业4.0”

本届“创青春”大赛上,智能制造成为一大亮点。这类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针对行业痛点,深耕研发多年。正如大赛评委、陕西省青年创业导师协会秘书长张伟民所说:“这两年,大赛的项目不再是随随便便冠一个新概念名词,而是拥有了深厚的技术背景和科技积累。”

“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智造”项目正是如此,项目负责人罗江带领团队研发8年,实现了由传统的制造方式到智能制造的转变,并以此为依托建成了西北首家智造工厂。罗江介绍,“传统工厂中,生产计划的排布需要人为操作,但通过我们的智能化终端,能够实现自动分配,设备和设备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都可以相互通讯。”

罗江向国际友人介绍相关产品。受访者供图

依托这一技术,2011年,陕西奥邦锻造有限公司成立,针对军工、航空、航天、汽车精密零部件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与传统制造行业不同的是,公司借助WIS全球系统平台,缩短了传统制造项目在运输和配套上的时间和运输距离,是“工业4.0”的典型代表。

记者了解到,“奥邦锻造”目前拥有精密锻造生产线5条,精密铸造生产线2条,智能加工生产线2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63项,在西部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市场遍布陕西、甘肃、重庆、河南、浙江等省。罗江的目标,是继续以基础制造技术研发、基础设备制造作为主要任务,稳扎稳打,“早日成为智能制造的西北领军企业,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洋初探,为水下经济赋能

在业界,“2019”被称为水下机器人的“市场元年”。今年的“两会”提出:针对海洋环境“看不见、测不准、不可控”的特点,国家将重点扶持海洋科技发展。在市场爆发和政策支持的双重背景下,以中科院力学所和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为智力支撑的西安水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成长。

在大赛现场,公司创始人李昊轩告诉记者,团队以水下动力系统为核心,针对传统水下推进器进行了颠覆式革新,形成以“无桨推进”和“可变桨距”两种世界首创水下动力结构为核心的水下机器人传动系统。

李昊轩在清华大学全球创新挑战赛上介绍相关产品。受访者供图

这一系统,实现了水下360度全姿态灵活运动。相较于传统螺旋桨,转向效率提升10倍,水下航行器推进效率提升1.2倍,可为养殖型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保护区和淡水水域建立可视化智慧观测组网。

公司与乌镇合作打造的“中国水乡智慧水利大脑”系统已于今年9月正式投放。“我们已经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公司正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在四大海洋牧场区域打造‘智慧海洋可视化立体观测网’,并接洽长江水利检测相关业务。”李昊轩表示。

“‘创青春’舞台上,陕西青年的创业项目不仅科技含量越来越‘硬’,与工业制造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张伟民表示:制造业的智能化不仅能够解放大量劳动力,还能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对于推进中国制造非常关键。目前,已有众多从“创青春”走出的创业项目活跃在国际前沿市场,同时,“大赛还在不断涌现出更多具有广阔产业前景的项目,在大赛投资人的青睐和相关政策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孙海华)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